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4:40
   伪满洲国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大量的篇幅,影响了上千万的人群。而在伪满洲国时期,数量最多,却也最不愿为人所提起的,当属“附逆”作品。其内容基本是以歌颂和吹捧日伪政权和军队等为中心,其大部分的职能在于对日本政府所提出的各种政治观点进行鼓吹。 本文主要根据由各类形形色色的人所留下的文学印记。以全面的角度对伪满洲国附逆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剖析,解读那个年代附逆作品的情况,及作家的生存境遇,展现这一中国文学史中独特的章节。 在写作背景方面,本文主要围绕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心理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附逆文学的形式上,本文通过对献纳诗、抒情散文、时局小说等数量最大,最具特色,最流行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出附逆文学的叙事口径及其观点。 在影响上,除了对读者的影响,和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影响外,本文还关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的学生群体,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力争通过对特殊创作群体的关注,以及对政策、社会环境变化的详细分析,对伪满洲国文学附逆作品进行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产生原因
    第一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产生的政治背景
        1. 日本对伪满洲国的高度控制
        2. 伪满洲国的文教政策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1. 伪满洲国知识分子眼中的社会
        2. 日本及伪满当局的政治引导
        3. 长期半殖民地化影响下的中国人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产生的心理原因
        1. 现实的生存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心理
        2. 对未来的不确定造成的投献心理
第二章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情况介绍
    第一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主要形式
        1. 献纳诗
        2. 抒情散文
        3. 时局小说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创作特点
        1. 观点上的惊人一致
        2. 几无变化的叙事口径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创作人群
第三章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影响
    第一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主要受众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的思想、价值导向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附逆”作品所起到的作用
        1. 对几个主要读者群产生的影响
        2. 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明生;殖民地的樊笼——日本统治东北手法述略之一[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2 周敏;;伪满时期军事职官任免制度述论[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3 高培;本庄繁与九一八事变[J];抗日战争研究;1991年02期

4 高乐才;;伪满洲国日本人移民用地征购政策[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永花;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9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79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