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西周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12:49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西周文指的是西周近三百年间除诗歌以外的、具有一定的文体意义,并且以篇章形式存在的文字记载,所涵盖的主要作品包括今文《尚书·周书》、《周易》卦爻辞、《逸周书》、《国语·周语上》中属于西周时期的传世文献以及出土文献包括西周甲骨刻辞和西周铜器铭文。本文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对西周文文献进行了界定,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大类梳理了西周文的相关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追溯了西周文的文学渊源。首先阐述殷商到西周时代理性觉醒的文化背景及其对西周文的影响。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前代的文学与西周文之间的关系:一是书面文学中殷代文学对西周文的影响;二是口传文学中上古神话与西周文的象征性思维方式以及原始歌谣与西周文的诗性品格的形成。第二章探析了西周文的文学观念。考察西周文中所蕴含的以诚著辞、反躬自省的文学作家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观乎人文的文学创作论;语言方面强调重言、言从、知言、文法方面注重繁简有秩、选材布局、风格方面讲究自然成文、阴柔美、阳刚美的文学作品论以及社会功利性和审美娱乐性的文学功能论。第三章梳理了西周文的文体。从文体学的视角总结了西周文的主要文体包括西周告体文、西周命体文、西周颂体文、西周约体文的文体渊源及基本体制以及西周文早、中、晚期的文体概貌。第四章讨论了西周文的叙事面貌。认为西周文主要以线性叙事来勾勒西周社会的历史剪影;西周文中的空间叙事充满浓厚的礼乐色彩;西周文注重以二元对立叙事来呈现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在叙事内容方面,西周文中的战争叙事尤为精彩,并结合具体篇目分析了西周文的战争思想及战争描写艺术。第五章考察了西周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了西周文中的男性群像、女性群像,并总结了西周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最后为结语部分,总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与以往的西周文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对西周文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探析了西周文呈现出较强理性意识和浓厚历史记载意识的形成原因。第二,本文以西周为时代断限,研究对象不囿于传统典籍和出土文献,而且将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章从原文中剥离出来,重视这些“文献中的文献”的文学价值,突出了材料运用的全面性。第三,从文学渊源、文学观念、文体、叙事、人物形象等方面对西周文的文学面貌进行了系统考察,肯定了西周文的文学地位,进一步充实了文学史中对先秦散文历史进程的叙述,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学位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西周文文献界定
    三、西周文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西周文文学溯源
    第一节 理性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文学基因的传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周文文学观念论
    第一节 西周文的文学作家论
    第二节 西周文的文学创作论
    第三节 西周文的文学作品论
    第四节 西周文的文学功能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周文文体论
    第一节 西周告体文
    第二节 西周命体文
    第三节 西周颂体文
    第四节 西周约体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周文叙事论
    第一节 线性叙事
    第二节 空间叙事
    第三节 二元对立
    第四节 战争叙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周文人物形象论
    第一节 西周文中的男性群像
    第二节 西周文中的女性群像
    第三节 西周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西周文主要文学观念出处一览表
附录(二):西周铜器铭文字数统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水根;;亢鼎中的“郁”[J];中国文字研究;2015年01期

2 郭倩;;西周青铜铭文中的自述型铭文初探[J];殷都学刊;2015年02期

3 陈桐生;;商周铭文语言的发展演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陈彦辉;;周代记事铭文的叙事特点及演变[J];学术交流;2014年02期

5 曲艳秋;;试析周代铜器铭文中的人物形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6 陈彦辉;;周代册命礼与册命铭文的体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赵雪艳;;周原甲骨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陈彦辉;;周代训诰铭文的发生及其文体特征[J];文艺评论;2012年12期

9 罗新慧;;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J];历史研究;2012年05期

10 刘书芬;;西周金文中的颜色形容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振峰;甲骨卜辞与殷商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梅军;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金信周;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及其文献学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斌;西周金文所见家臣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龙正海;西周赏赐铭文用词与句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邓章应;西周金文句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90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0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