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文学活动研究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上都文学活动的背景条件
第一节 上都的地理位置与政治地位
一、上都所在地:金莲川草原
二、两都巡幸制与上都的政治地位
第二节 促成文人聚于上都的举措
一、忽必烈时期的两次延揽人才
二、行科举与文人监试上都
三、文化机构的建立和文臣扈从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游历之风与文人北上
一、文人游历目的和时代条件
二、南方文人北游两都
第二章 上都文学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前上都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 兴起:北方统一时期(1263-1276)
一、忽必烈藩府旧臣文学活动
二、忽必烈即位后入仕元廷文人之文学活动
第三节 发展期:南北统一至仁宗朝(1276-1321)
一、北方文人的文学活动
二、南方文人的文学活动
第四节 兴盛与沉寂:英宗朝至元亡(1321-1368)
第三章 上都文人群的构成(上)
第一节 北方文人群
一、河北文人
二、山东文人
三、其他北方文人
第二节 南方文人群
一、江西文人
二、江浙文人
第四章 上都文人群的构成(下)
第三节 方外人士
一、道教人士
二、佛教人士
第四节 非汉族文士及其他文人
一、非汉族文士
二、外国人士
第五章 上都文学活动的形式
第一节 雅集
第二节 赠答唱和
一、唱和酬答
二、题赠酬应
三、上都赠答唱和的文坛影响
第三节 论诗谈曲与观书题画
一、论诗谈曲
二、观书题画
第六章 上都文学活动成果(上)
第一节 游历吊古之作
一、游历之作
二、吊古之作
第二节 上都风情之作
一、草原帝都之神圣盛大
二、淳朴的蒙古风土民情
三、上都风情之作的艺术特征
第七章 上都文学活动成果(下)
第三节 抒情咏怀之作
一、歌咏帝国一统功业与盛世自信
二、“客愁”之咏怀
第四节 题画与序跋之作
一、题画之作
二、序跋之作
余论
附录 上都文学活动成果留存之文献考察
一、上都文学活动成果概述
二、上都文学活动成果之专集
三、保存于元人别集、总集中之上都作品
参考文献
(一)古籍及其整理类
(二)今人著述类
(三)期刊、学位论文类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洪德;;元代学术环境与元代诗学的学术品格[J];北方论丛;2014年06期
2 查洪德;徐姗;;元人诗风追求“清和”论[J];文学与文化;2014年04期
3 查洪德;;不二古今:元代诗学之“师古”与“师心”论[J];文艺研究;2014年08期
4 施贤明;;论葛逻禄诗人廼贤的江南情怀[J];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1期
5 李舜臣;;楚石梵琦“上京纪行诗”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6 查洪德;;元代诗坛的雅集之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邱江宁;;程钜夫与元代文坛的南北融合[J];文学遗产;2013年06期
8 郭鹏;;论元代中期奎章阁的设立对元代诗学品格形成的先导作用[J];文学评论丛刊;2013年01期
9 查洪德;;元代诗学“性情”论相关诸问题[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3年01期
10 申万里;;元上都的江南士人[J];史学月刊;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艳;胡祗遹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苏鹏宇;许有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郭晓燕;王恽著述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郭小转;多元文化背景中元代边塞诗的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吴志坚;元代科举与士人文风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方;元代江南的道士与文士[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凤英;邓文原诗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瑜;元代前期诗歌的叙事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0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