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
【文章目录】:
一、领域交叉:文学与人类学的相互走进
二、“文学”之问:对汉词翻译的反思
三、“人类学”追问:对西式学科的考察
四、四个问题:文学人类学的内部构成
(一) 文学问题
1.中国文学的民族多样性明显缺失。
2.关于文学的定义主要受限于西方。
(二) 人类学问题
(三) 文学与人类学问题
(四) 文学人类学问题
五、类型开放:文学人类学在当代中国的探索和实践
(一) 经典与重释
(二) 原型与批评
(三) 文学与仪式
(四) 民歌与国学
(五) 神话和历史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生;;后现代语境下文学宏大叙事的误读与反思[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2 王海莺;;探源冰心的翻译思想与特点[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3 李锦;;他者视域——宇文所安的中西阐释学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邓晓成;;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标准的泛化与重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5 孙会军;;跟葛浩文学翻译[J];英语知识;2011年07期
6 樊娟;;福克纳与贾平凹[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7 李锦霞;;从《红楼梦》俄译谈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金龙;;试论文学概论之研究——以龚鹏程《文学散步》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徐向阳;;汉译西方诗学话语空间的拓展——摭论代迅先生《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的理论视界[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10 王天红;;一部被遗忘的中外比较诗歌研究著作——评述朱志泰《诗的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2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大桥;中国语境中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鹏;一种神话仪式理论的文学人类学意义[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正伟;形式视域中的原型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骆晓飞;《金枝》与文学人类学[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晨;翻译家杨宪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田佳;原型实践的局限与创新[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吴越;媒介分析:网媒对中国文学“神圣化”的解构[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文学;“林译小说”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雅琳;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翻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彰显[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封梨梨;从《晨报副刊》看文学译介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文奉;佛经汉译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0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