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孟浩然人生的二重奏—仕与隐

发布时间:2020-11-20 03:40
   唐代仕宦和隐居文化十分发达,诗人孟浩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仕与隐之间矛盾挣扎。孟浩然的隐居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襄阳闭门读书时期,这一阶段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和南园,一方面醉心山林,一方面希望通过隐居扬名,走荐举的路子入仕。第二阶段是长安科举献赋时期。年过四十,仍然没有人推荐孟浩然做官,孟浩然决定入京赶考,却名落孙山。科举落第之后,孟浩然打算献赋来求功名,也没有得到权贵和皇帝的赏识。接连碰壁,孟浩然心灰意冷离开了长安,开始了第三阶段——漫游山川时期。漫游山川时期孟浩然数次拒绝荐举,最后在张九龄幕府任从事,不久后也离开了。孟浩然主要通过荐举、科举、献赋、幕府四种方式求仕。他首先选择的是荐举,玄宗朝放松了对被举荐者的身份限制,平民也可以得到举荐。韩朝宗曾经约浩然一起去长安,要推荐他入朝,孟浩然因为“饮酒正酣”,让韩朝宗空等,错失机会。荐举失败后,孟浩然想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对于士子而言是最正统的出仕方式,进士在唐朝极为清贵,历来是入仕首选。孟浩然在四十岁那年参加科举,名落孙山。紧接着,孟浩然准备献赋来求功名,玄宗朝因为献赋得官的不在少数,杜甫就是一例,但是献赋也石沉大海。最后,孟浩然入张九龄幕府做从事,不久就辞职回家。从事是幕职泛称,孟浩然入幕府一是因为幕府用人不拘出身,白衣也可入幕,二是幕主位高权重,如果得到幕主赏识,就会以幕职为属下申请朝中官职。孟浩然入仕和隐居都有特定原因,他想要做官一是因为家学渊源,二是因为家贫,想要更好地奉养双亲。他坚持归隐一是因为厌恶官场的无聊,二是真心热爱山林。但是孟浩然并不适合官场,他几次求仕均以失败告终,分析孟浩然失败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他性格疏狂清高,能力不够,而且入仕之心不坚定。孟浩然身上有魏晋风度的影子,崇尚自然率真任诞,而且清高放不下身段,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官场的处处碰壁。他能力也不足,缺乏对入仕的合理规划,见识和阅历也不够,从不关心时事,一名官员身上应有的素质孟浩然都没有。最致命的是,孟浩然入仕之心不坚定,终身在仕与隐之间矛盾挣扎,韩朝宗和曹三御史先后举荐,孟浩然都放弃了,干谒的时候放不下身段,一旦碰壁就退缩,这些特质决定了孟浩然在入仕方面的一无所获,布衣终身绝非偶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孟浩然的仕隐之路
    2.1 历代的仕隐风气
        2.1.1 唐代以前的仕隐风气
        2.1.2 唐代的仕隐风气
    2.2 孟浩然的隐居之路
        2.2.1 襄阳闭门读书时期
        2.2.2 科举献赋时期
        2.2.3 科举失败后漫游山川时期
    2.3 孟浩然的求仕之路
        2.3.1 荐举
        2.3.2 科举
        2.3.3 献赋
        2.3.4 幕府
第三章 孟浩然仕与隐之原因
    3.1 孟浩然入仕之原因
        3.1.1 家学渊源
        3.1.2 家贫,奉养双亲
    3.2 孟浩然归隐之原因
        3.2.1 厌恶官场
        3.2.2 热爱山林
第四章 孟浩然入仕失败之原因
    4.1 性格有缺陷,能力不够
        4.1.1 疏狂清高的性格
        4.1.2 能力不够,志大才疏
    4.2 入仕之心不坚定
        4.2.1 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4.2.2 孟浩然矛盾挣扎的表现
        4.2.3 孟浩然和盛唐其他诗人的对比
结尾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方建春;唐代“从事”考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2 尚永亮,王凤玲;王维、孟浩然“隐”“逸”之辨[J];江汉论坛;2004年08期

3 刘继波;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探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王佺;;唐代荐举之制与文人干谒之风[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890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0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