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澹归交游考
发布时间:2020-12-22 09:48
释澹归原名金堡,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遗民僧。他一生著作繁富,是明末清初遗民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但由于释澹归在为僧后为营建别传寺胼手胝足,广结善缘,一些学者对其颇有非议,甚至称其为趋炎附势之徒。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交游为切入点,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考证,研究释澹归的交游情况。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释澹归与学者文士的交游。选取方以智、廖燕、高佑釲三人为研究对象。释澹归与方以智为同年进士,二人命运相似,皆是先为官,后为僧;释澹归对方以智评价颇高。后世对二者态度却迥异;释澹归对廖燕并不十分熟悉,二者书信往来,见面极少,但释澹归对廖燕的才华给予十分的肯定,使之小有名气,这令当时默默无闻的廖燕十分感激;释澹归与高佑釲之父为同年进士,对这位故人之子,澹归赞其忠孝,关爱有加。第二章释澹归与官僚士人的交游。这一章又分为两小节,第一小节为释澹归与前明同僚,即瞿式耜、王夫之的交游。释澹归与瞿式耜同为南明股肱之臣,二人政见多有相合之处。在澹归有难时,瞿式耜屡次相助。瞿式耜之忠孝节义,在澹归心中应是无人能比;释澹归与王夫之为前明同僚,释澹归未出家时,王夫之对释澹归之才华与廉政均赞赏有加;释澹归为僧后,...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释澹归生平简介
0.2 本论题研究现状综述
0.3 本论题的选题动机及意义
1 释澹归与学者文士的交游
1.1 方以智
1.2 廖燕
1.3 高佑釲
2 释澹归与官僚士人的交游
2.1 与前明同僚的交游
2.1.1 瞿式耜
2.1.2 王夫之
2.2 与清廷官员的交游
2.2.1 尚可喜
2.2.2 金光
2.2.3 陆世楷
3 释澹归与方外僧侣的交游
3.1 天然和尚
3.2 阿字和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今释澹归之文艺观与诗词创作析论[J]. 廖肇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6)
[2]法缘与俗缘的反复纠葛——金堡澹归逃禅考论[J]. 李舜臣. 宗教学研究. 2006(04)
[3]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J]. 李舜臣,欧阳江琳. 船山学刊. 2005(01)
[4]释澹归与《遍行堂》词[J]. 李舜臣. 中国韵文学刊. 2002(02)
硕士论文
[1]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D]. 赵梓淞.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王夫之词研究[D]. 贾莹.西北师范大学 2008
[3]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D]. 姚良.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1558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释澹归生平简介
0.2 本论题研究现状综述
0.3 本论题的选题动机及意义
1 释澹归与学者文士的交游
1.1 方以智
1.2 廖燕
1.3 高佑釲
2 释澹归与官僚士人的交游
2.1 与前明同僚的交游
2.1.1 瞿式耜
2.1.2 王夫之
2.2 与清廷官员的交游
2.2.1 尚可喜
2.2.2 金光
2.2.3 陆世楷
3 释澹归与方外僧侣的交游
3.1 天然和尚
3.2 阿字和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今释澹归之文艺观与诗词创作析论[J]. 廖肇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6)
[2]法缘与俗缘的反复纠葛——金堡澹归逃禅考论[J]. 李舜臣. 宗教学研究. 2006(04)
[3]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J]. 李舜臣,欧阳江琳. 船山学刊. 2005(01)
[4]释澹归与《遍行堂》词[J]. 李舜臣. 中国韵文学刊. 2002(02)
硕士论文
[1]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D]. 赵梓淞.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王夫之词研究[D]. 贾莹.西北师范大学 2008
[3]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D]. 姚良.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1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3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