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曾朴、曾虚白父子及“真美善作家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21:29
  1927年,曾朴、曾虚白父子在上海创办“真美善”书店、杂志,坚持近四年,出版、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团结了一批有趋同的文艺倾向和文学理想的作家、翻译家和(留)学生。他们通过在法租界的“异质”文化氛围中搞文艺沙龙聚会、相互往还,通过运作文化商业资本、编辑出版图书杂志,得以跻身上海现代都市公共文化空间,获得了在文学艺术层面的公共话语权。他们通过创作、翻译和文艺批评等方式,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探索与路径设计,形成了一个有趋同的审美气质和文学追求、有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组织方式、有较强的向心力的“真美善作家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个有着清醒的文学变革意识、有着文坛典型性和共性的作家群的文学活动和著译实绩,来反思他们参与文学变革的思路、方式、文化姿态以及他们在历史的“当时”和文学史的“当下”的遭际,并从文学变革的角度来审视1930年代的文学如何在政治与商业的张力中、试图整合本土与外来文学资源,以择取新路、谋求发展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本文的论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1章引言部分。本章从中国晚清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这一学术视角,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视野中,通过资料梳理和观点呈现来展...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20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的曾朴、曾虚白父子及其文学活动
    1.2 百余年来的曾氏父子及“真美善作家群”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第2章 曾朴、曾虚白父子的文学理想与实践
    2.1 “匡时治国”:文学的除旧布新与外国文学的有意译介
    2.2 “改革文学”:现代中国文学的全面革新与开放包容
    2.3 “父传子承”:地域文化熏陶与家学体统影响
第3章 “真美善”书店、杂志的创办及其文学活动
    3.1 “进修文艺”与“广交文友”:书店的创立与杂志的编辑
    3.2 阐释“真美善”:理想化的文学与艺术标准
    3.3 确定“文学的范围”:形式规范与审美导向
第4章 “真美善作家群”的形成及其文化姿态
    4.1 “法国式沙龙”:“真美善作家群”的形成聚集
    4.2 客厅与书店:作家群体内部的文化交往
    4.3 “领导群伦”:“真美善作家群”的文化姿态
第5章 凝聚交际:艺术的宣扬与商业化推销
    5.1 编辑通信与趣味互动:文艺观念及其主张的彰显坚持
    5.2 “名作推选”与商业炒作:文艺市场的了解及运作
    5.3 图书广告与“书报映象”:文艺界的“容纳”及阅读“指导”
第6章 “注重翻译事业”:外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
    6.1 “外潮的汹涌”:曾氏父子及“真美善作家群”的翻译实绩
    6.2 “容纳异性”与“系统翻译”:文学翻译的基本立场与方法
    6.3 源语与经典:翻译标准的确立与技术探索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言时代:《孽海花》与晚清三十年[J]. 刘大先.  明清小说研究. 2012(02)
[2]译本的选择与阐释:译者对本土文学的参与——以《肉与死》为中心[J]. 马晓冬.  中国比较文学. 2011(02)
[3]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论上海租界语境调控下的《孽海花》[J].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2011(01)
[4]《赴试学院放歌》、《孽海花》之互释[J]. 伏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5]曾朴与晚清小说的现代性萌芽[J]. 吴舜华.  小说评论. 2010(03)
[6]晚清的女性教化与女性想象——以《孽海花》为中心[J]. 刘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3)
[7]曾朴的编辑出版活动[J]. 徐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02)
[8]试论曾朴小说创作的超越性[J]. 吴舜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9]从“真事实”到“真情感”——曾朴创作观的现代转型[J]. 马晓冬.  文化与诗学. 2009(02)
[10]不一样的“革命”——曾朴译《九十三年》[J]. 马晓冬.  法国研究. 2009(03)

硕士论文
[1]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 田甜.江西财经大学 2012
[2]《孽海花》多重意蕴探析[D]. 郭志芳.青岛大学 2010
[3]“谴责小说”视野中的《孽海花》研究[D]. 张凯.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论《孽海花》的结构[D]. 王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孽海花》价值新论[D]. 刘宇.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论曾朴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D]. 张正.扬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3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