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中译本的语言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9 13:48
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世界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入,我国翻译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成果瞩目。因此,本文基于目的论理论,以张健和王维东的《格列佛游记》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境条件、受众以及译者自身的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译本中的语言特点,从而验证翻译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年09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两个译本的语言对比分析
1.《格列佛游记》译本概述
2.基于目的论,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两个译本的语言特点
(1)基于语境条件翻译目的的译本对比分析
(2)基于译本受众翻译目的的译本的对比分析
(3)基于译者自身翻译目的的译本对比分析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认知:具体语境与规约性语境[J]. 申丹.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5)
[2]论陌生化翻译[J]. 陈琳. 中国翻译. 2010(01)
[3]文学翻译中“陌生化”语言的语境分析——以《围城》英译为例[J]. 李晓东,胡作友. 文教资料. 2009(15)
[4]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 胡作友. 学术界. 2008(06)
[5]反思“通顺”——从诗学的角度再论“通顺”[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5(06)
[6]翻译中的隐和显[J]. 柯飞.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如何为儿童而译—目的论视阈下王维东译作《格列佛游记》的个案研究[D]. 余梦祁.武汉大学 2017
[2]从目的论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三个中译本[D]. 尚琼.长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45745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年09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两个译本的语言对比分析
1.《格列佛游记》译本概述
2.基于目的论,对比分析《格列佛游记》两个译本的语言特点
(1)基于语境条件翻译目的的译本对比分析
(2)基于译本受众翻译目的的译本的对比分析
(3)基于译者自身翻译目的的译本对比分析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认知:具体语境与规约性语境[J]. 申丹.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5)
[2]论陌生化翻译[J]. 陈琳. 中国翻译. 2010(01)
[3]文学翻译中“陌生化”语言的语境分析——以《围城》英译为例[J]. 李晓东,胡作友. 文教资料. 2009(15)
[4]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 胡作友. 学术界. 2008(06)
[5]反思“通顺”——从诗学的角度再论“通顺”[J]. 王东风. 中国翻译. 2005(06)
[6]翻译中的隐和显[J]. 柯飞.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如何为儿童而译—目的论视阈下王维东译作《格列佛游记》的个案研究[D]. 余梦祁.武汉大学 2017
[2]从目的论视角看《格列佛游记》的三个中译本[D]. 尚琼.长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45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