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视域融合与期待视域——姚斯接受美学思想的解释学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2 01:36
作为现象学、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视域"有其独特的内涵。胡塞尔与海德格尔都为这个概念在哲学意义上的充实做出了贡献。伽达默尔接续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工作,掌握了现象学根本的方法原理,将"视域"看作存在者之显现与显现的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原则,从而将之引入解释学的思考。伽达默尔向我们展现出世界视域的历史特性,这使本质上作为对自我意识进行理解的理解成为一种历史性的事件,因而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的这个思想为姚斯的接受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基于此,姚斯才将文学作品看作"当代的活生生的存在"。构成文学作品存在的两个重要要素是"期待视域"与"文学的连贯性"。但由于姚斯只凸出了"视域融合"过程的和平性,其关于读者的分析亦仅限于具有"理想身份"的读者。正是意识到了这种缺陷,姚斯在后来逐渐转向对读者实际审美经验的考察。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视域”概念的现象学内涵
二、伽达默尔把理解过程描述为“视域融合”及其用意
三、构成作品存在的两个要素:接受者的“期待视域”与“文学连贯性”
(一)立足于“审美距离”的“期待视域”
(二)为所有作品提供普遍视域的“文学连贯性”
四、结论
本文编号:2971875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视域”概念的现象学内涵
二、伽达默尔把理解过程描述为“视域融合”及其用意
三、构成作品存在的两个要素:接受者的“期待视域”与“文学连贯性”
(一)立足于“审美距离”的“期待视域”
(二)为所有作品提供普遍视域的“文学连贯性”
四、结论
本文编号:2971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7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