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明遗民与江西禅门关系考述

发布时间:2021-01-14 16:04
  士僧交游,一直是社会发展史、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士、僧两者相互影响,以至于文人修习佛典、僧人好作诗文屡见不鲜。时至明清之际,朝代的更迭替换,进一步打破士僧严格区分的界限,大批的文人士大夫不仕新朝,托身释氏。江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清廷与南明政权逐鹿的战场,又是南明士人返乡的必经之路。本土孕育的禅门曹洞宗重要派别——寿昌派,发展出觉浪与道独两支,觉浪往江浙,道独往岭南,这两支的弟子又再返回江西,构成了江西禅门发展的整体趋势;而江西本地遗民,热衷佛释的不在少数,自然与禅门僧侣交接,其余坚持儒家思想、严于儒释之别的,也因僧人的“面目”不同往昔,而与之往来。本文对现存文献进行爬梳剔抉,以方以智、金堡、天然函昰、黄端伯、文德翼、黎元宽等与江西禅门密切相关的遗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行迹、交接,梳理江西禅门在明清之际的发展状况,还原江西明遗民的向禅历程,从而发现明遗民在法系传承、寺院修建、文学创作、山志编修和思想交融五方面的推动作用。在江西禅门这一特定领域内串联起诸遗民,通过文献考证等方法,既涉及这些文人某一方面的研究,也理清江西禅门的发展脉络,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二、特定词语概念的阐述
第一章 明清之际江西禅门状况考述
    第一节 明清之际江西禅门发展
        (一)禅门内部的宗派繁衍
        (二)遗民使僧侣阶层扩大
        (三)战乱之下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僧人行迹与交游
        (一)浮屠中之遗民——以天然函昰为例
        (二)遗民为僧者——以今释澹归为例
        (三)交游群体类型分析
第二章 江西明遗民向禅历程
    第一节 黄端伯的向禅历程
        (一)死难及后人评价
        (二)与僧人的交游
    第二节 文德翼的向禅历程
        (一)生平及文风、诗风
        (二)与遗民的交游
        (三)与遗民为僧者的交游
        (四)与僧人的交游
    第三节 黎元宽的向禅历程
        (一)明亡前经历
        (二)与遗民的交游
        (三)与贰臣的交游
        (四)与僧人的交游
第三章 明遗民对江西禅门的推动
    第一节 法系传承
        (一)师徒之间
        (二)同门之间
    第二节 寺院修建
        (一)修建目的
        (二)修建行为
    第三节 文学创作
        (一)心态表现
        (二)作品迭出
    第四节 山志编修
        (一)参与主导
        (二)作序阐释
    第五节 思想交融
        (一)接纳圆融
        (二)抵牾排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以智挂锡庐山期间活动述略[J]. 封强军.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2]论明遗民易代之际生存的怪异现象[J]. 李文胜.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3]清初岭南禅史研究与佛教文献整理[J]. 杨权.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4]二十世纪以来天然函昰禅师研究综述与问题聚焦[J]. 孙国柱.  佛学研究. 2013(00)
[5]用世与遗世之两难:曾灿逃禅考论[J]. 马将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6]清初姚佺评选《诗源》的时代特色[J]. 陆林.  文学遗产. 2013(06)
[7]方以智晚节考补[J]. 曹刚华.  清史研究. 2013(02)
[8]方以智研究进路及文献整理现状[J]. 邢益海.  现代哲学. 2013(01)
[9]山寺志文学文献的价值与局限——从山寺志书所载王安石佚诗说起[J]. 冯国栋.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8)
[10]《青原志略》成书考[J]. 张永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博士论文
[1]明清之际遗民逃禅研究[D]. 刘雪梅.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方以智僧后交游考[D]. 崔晨.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清初吴中遗民僧及其文学研究[D]. 张夸.西南大学 2014
[3]释澹归交游考[D]. 胡冰洋.辽宁大学 2013
[4]方以智晚年人生定位研究[D]. 汪青.中南民族大学 2012
[5]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 刘学贵.江西师范大学 2010
[6]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D]. 肖敏.南昌大学 2008
[7]思想传承与文化重构[D]. 王尤清.贵州大学 2008
[8]金堡及其《遍行堂》词研究[D]. 姚良.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7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77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