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诗歌翻译中的形式问题

发布时间:2021-01-20 16:59
  诗歌翻译领域长期存在文质、神形之争,对诗歌翻译转化时是否应着重考虑诗歌形式各方观点不一。就此,本文从翻译活动涉及的原作/原作者、译者、读者等参与要素为切入点,结合文学史实考察上述因素对诗歌翻译中形式问题的影响,综合审视诗歌翻译中的形式转换标准。本文提出,诗歌翻译的形式转化标准应就具体文本所处的具体社会文化语境、译者及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情况灵活设立,以实现译诗的最优转化和有效传播。 

【文章来源】:英语广场. 2020,(1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原作/原作者的经典地位或强势话语地位
2 文化身份塑造下的译者翻译目的和翻译观念
3 读者接受程度和新时代文学商品化浪潮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鸿雪泥译一生——杨宪益诗歌翻译与创作[J]. 辛红娟,唐宏敏.  中国翻译. 2017(02)
[2]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究竟为谁而译?——从诗译批评说起[J]. 周红民.  外语研究. 2014(04)
[3]忠实对等,形神兼求:诗歌翻译的理想原则——兼析李正栓诗歌翻译实践[J]. 陶沙,张亚蜀.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2)
[4]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J]. 辜正坤.  中国翻译. 2008(04)



本文编号:2989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89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