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中的“心”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23:41
  《文学概论讲义》几乎算是老舍的唯一一本专门的理论著作了,反映了老舍早期的创作观念,其在理论界,尤其是对于研究老舍的创作来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是却一直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历来老舍研究者的视角多是停留在老舍的作品本身加以深化研究后剖析,而对老舍的文艺思想和创作理论关注较少。老舍是公认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的创作,都是以表现民生为主,关注的都是普通的小市民甚至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突出的表现着人自身的性格和社会现实对人的命运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灵和感情。而老舍先生的作品,也都是他由心而生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这恰恰也是他在《文学概论讲义》中所突出和强调的。所以,本文拟以《文学概论讲义》为对象,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老舍的“心”文艺思想做出阐释。首先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老舍《文学概论讲义》中的“心”字以及由“心”字衍发的“心灵”、“人心”、“心理”、“心境”、“心觉”等词语、概念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这样的统计分析,首先可以看出老舍对于“心”的关注,另外也可以从与“心”相关的词语和概念的引用,看出老舍所受到的国内外理论思想的影响情况。在进行了这样的统计之后...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学概论讲义》中的“心”观念
二、老舍的“心”观念的来源
    (一) 吸收与扬弃:老舍的“心”观念与外国文艺理论
    (二) 批判与继承:老舍的“心”观念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三、老舍的“心”观念的审美内涵
    (一) 感情、美、想象是文学的三个特质
    (二) 文学风格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与心灵的动态
四、老舍的“心”观念的实践意义
    (一) 小说的艺术是人生与心灵的艺术
    (二) 诗是来自心灵的歌声
    (三) 散文是心境的归宿
    (四) 戏剧是社会与人心的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市民形象塑造看老舍的文化心态[J]. 高素英,刘欣.  齐鲁学刊. 2011(05)
[2]老舍小说与儒家文化[J]. 岳凯华.  文学评论. 2011(05)
[3]试论老舍的市民小说[J]. 陈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4)
[4]关于话剧《四世同堂》[J]. 田沁鑫.  艺术评论. 2011(03)
[5]《骆驼祥子》:老舍对个体灵魂的救赎[J]. 邹婧婧.  名作欣赏. 2011(09)
[6]浅谈《茶馆》的“新旧交融”[J]. 连欢欢.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1)
[7]论20世纪30年代老舍短篇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征[J]. 陶文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8]孤单与反抗——浅析成仿吾文艺思想的美学内涵[J]. 郭士礼.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5)
[9]王实味文艺思想及其文学史价值[J]. 廖伦忠.  江汉论坛. 2010(06)
[10]试论汪曾祺文艺思想的主体性[J]. 杨晖,闫加磊.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0)



本文编号:2998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98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