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的《战国策》引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4 13:56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策士们纵横游说的言行辑录,记载了当时最精彩的外交辞令、谋略辩驳。其语言的雄阔、说理的严谨、推论的顺畅一直以来广受赞誉。本文拟以《战国策》中引证的论辩方法为研究对象,将引用论证的行为重新放置到当时的思想、文化、社会特点中去,以语用学顺应论这个较为新异的角度,系统分析这一论证方法的影响因素。文章立足《战国策》文本,从“引”入手,对引用素材进行甄别、统计和归类。对《战国策》“诗”引证、历史故事引证、见闻引证、寓言引证四个类别的选择特点、引入手法和论证方式予以分析和总结。再结合语用学顺应论,将《战国策》引证所采用的素材从语言学顺应论的角度进行剖析,分析《战国策》游说结果以考量引证这一论辩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归结《战国策》引证的操作特点,总结战国策士共同的思想倾向。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引证内容分类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诗”
第二节 历史故事引证
第三节 见闻引证
第四节 寓言引证
第二章 语用学顺应论理论框架
第一节 语用学顺应理论概述
第二节 语用学顺应论的四个维度
第三章 《战国策》引证的顺应论分析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证与顺应论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战国策》引证的交际语境顺应
第三节 语言性语境顺应和动态顺应
第四节 《战国策》引证的意识凸显性顺应
第四章 引证效果分析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证的效果评价
第二节 《战国策》引证的精神内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与思想倾向[J]. 翟江月. 管子学刊. 2008(01)
[2]略论《战国策》对后世几种小说的启发与影响[J]. 吴洪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9)
[3]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 徐学平. 外国语言文学. 2005(02)
[4]论《战国策》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J]. 王振星,黄佳晨.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5]语用学概略[J]. 何自然,吴亚欣. 外语研究. 2001(04)
[6]《战国策》主题思想试探[J]. 张彦修. 管子学刊. 1999(02)
[7]论《战国策》的语言艺术[J]. 胡如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8]纵横思想对《战国策》语言艺术的影响[J]. 石晓宁. 社会科学辑刊. 1996(06)
[9]论《战国策》的人物描写与寓言艺术[J]. 王延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10]谈《战国策》中言语交际与交际环境的适应性[J]. 杨汉云.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89(01)
博士论文
[1]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 柯镇昌.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微博营销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 肖思涵.南昌大学 2013
[2]《战国策》的权力政治观研究[D]. 孙岭军.山东大学 2013
[3]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研究[D]. 穆静.河北大学 2006
[4]《战国策》中的委婉语研究[D]. 宋晓岩.延边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8422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引证内容分类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诗”
第二节 历史故事引证
第三节 见闻引证
第四节 寓言引证
第二章 语用学顺应论理论框架
第一节 语用学顺应理论概述
第二节 语用学顺应论的四个维度
第三章 《战国策》引证的顺应论分析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证与顺应论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战国策》引证的交际语境顺应
第三节 语言性语境顺应和动态顺应
第四节 《战国策》引证的意识凸显性顺应
第四章 引证效果分析
第一节 《战国策》引证的效果评价
第二节 《战国策》引证的精神内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与思想倾向[J]. 翟江月. 管子学刊. 2008(01)
[2]略论《战国策》对后世几种小说的启发与影响[J]. 吴洪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9)
[3]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 徐学平. 外国语言文学. 2005(02)
[4]论《战国策》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J]. 王振星,黄佳晨.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5]语用学概略[J]. 何自然,吴亚欣. 外语研究. 2001(04)
[6]《战国策》主题思想试探[J]. 张彦修. 管子学刊. 1999(02)
[7]论《战国策》的语言艺术[J]. 胡如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8]纵横思想对《战国策》语言艺术的影响[J]. 石晓宁. 社会科学辑刊. 1996(06)
[9]论《战国策》的人物描写与寓言艺术[J]. 王延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10]谈《战国策》中言语交际与交际环境的适应性[J]. 杨汉云.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89(01)
博士论文
[1]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 柯镇昌.上海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微博营销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 肖思涵.南昌大学 2013
[2]《战国策》的权力政治观研究[D]. 孙岭军.山东大学 2013
[3]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比较研究[D]. 穆静.河北大学 2006
[4]《战国策》中的委婉语研究[D]. 宋晓岩.延边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8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1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