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已尽而意有余”—钟嵘《诗品》“兴”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20:12
  “兴”这个概念在中国古文论中意义最为纷繁,也最为复杂,“兴”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最初原始意义上的宗教含义到汉代经学政教含义,最终发展到了情感的含义,在这个变化期间,钟嵘在《诗品》中对“兴”的诠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钟嵘提出这个新的定义有其一定得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从其社会背景来看,东汉末年的思想自由,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卓越,魏晋士人的放荡不羁,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其理论背景上来看,魏晋玄学中儒道的矛盾,老庄哲学的兴起,情感的强调也为钟嵘提出这一理论奠定了契机,可以说钟嵘“兴”的新解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使然。“文已尽而意有余”从这个概念的字面意义来看,似乎是在讲言意之间的矛盾关系,但是从深层次去发掘,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却隐含了很多东西,它着重于情感的抒发、重视“意”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基本标准,是诗歌审美体验的超越性,正是因为包含了这么多内容,才使得钟嵘“兴”这个含义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虽然在钟嵘之前也有人把“兴”界定为情感的范畴,但是相对于钟嵘的定义来说,还是稍显狭隘。而且钟嵘在《诗品》提出的“兴”的概念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是与其“滋味说”、“...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哀伤的时代———文学艺术的觉醒
    第一节 理论上,魏晋玄学的影响
    第二节 生活上,阮籍和嵇康的自由反叛
    第三节 清谈之风的盛行
    第四节 诗歌本质观的区别——诗言志与诗言情
第二章 独特的阐释
    第一节 “兴”义溯源
    第二节 “兴”义新解
    第三节 “兴”之美学意义
第三章 “兴”之引申
    第一节 “兴”与“滋味说”
    第二节 “兴”与“直觉说”
第四章 “兴”解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情感寄托——陈子昂的“兴寄”说
    第二节 主客体的相互交融——殷璠的“兴象”说
    第三节 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司空图的“诗味”
    第四节 “吟咏性情”的诗歌内容——严羽“兴趣说”
    第五节 神韵的诗歌标准——明清的“神韵派”29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之兴:从政教之兴到诗学之兴的美学嬗变[J]. 李洲良.  文学评论. 2010(06)
[2]《离骚》草木意象浅论[J]. 张勇.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4)
[3]说趣[J]. 袁行霈.  领导文萃. 2009(23)
[4]钟嵘《诗品》对王士禛诗歌创作和评论的影响[J]. 赵甫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1)
[5]“比兴”走向“感兴修辞”的“内在理路”[J]. 邓伟龙,尹素娥.  河池学院学报. 2009(04)
[6]魏晋南北朝非正统的主流文人[J]. 罗宏梅.  文学评论. 2009(04)
[7]《诗》学之“兴”的还原与背离[J]. 刘毓庆.  文学评论. 2008(04)
[8]“感兴”:情感唤起与审美表现[J]. 张晶.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2)
[9]《诗品》“风人”辨正[J]. 马萌.  文学遗产. 2006(06)
[10]论郑玄《毛诗笺》对兴的认识[J]. 鲁洪生.  文学遗产. 2006(01)



本文编号:3021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21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