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19:53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文学主体性理论遭遇到来自国内外理论的双重冲击并逐步走向失落。文学主体性的丧失作为90年代小说文本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一个时代精神危机的产物。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重视文学主体性理论,重视主体的价值和意义。黄药眠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展开了对文学主体性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黄药眠先生关于文学主体性思想的集中论述主要体现在《问答篇》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学创作的主体性、文学对象的主体性和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黄药眠先生强调了文学创作主体性的重要性,对于那种一味强调文学的客体而不顾创作主体的观点表示了不满,突出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在文学描写中的主体性位置。由创作主体赋予了生命的文学对象,其主体性往往被人们忽视,黄药眠先生指出文学对象同样具有主体性,文学活动要尊重对象的主体性。看似由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对象同样是有自身发展的轨迹的,它的主体性就体现在对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的规范和制约上。在文学活动中,因社会的和个人的因素不同,文学鉴赏者呈现出不同的主体性。黄药眠先生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借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复杂的文学理论问题,坚持主观与客观的有机...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
    (二)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三) 黄药眠文学主体性理论提出的实践背景
二 黄药眠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思想内涵
    (一)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
        1. 重视“主观”在文学创作主体性中的作用
        2. 重视“个性”在文学创作主体性中的作用
        3. 反对文学“反映现实的本质”,倡导“自然的人化”
    (二)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
        1.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中存在的问题
        2. 如何实现文学对象的主体性
        3. 文学对象的主体性对文学活动的规范作用
    (三)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
        1.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的重要性
        2. 影响文学鉴赏者主体性实现的因素
        3. 文学鉴赏者的主体性的实现机制
三 黄药眠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特征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 注重用心理学知识阐述文学理论问题
    (三) 坚持主客观统一的观点
    (四) 具有鲜明的社会实践性
结语
    (―) 黄药眠先生的理论局限
    (二)黄药眠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未完成的主体性——新时期中国文学主体性理论之反思与重建[J]. 方亭.  社会科学家. 2008(12)
[2]刘再复教授访谈录[J]. 朱爱君.  书屋. 2008(12)
[3]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再阐释——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J]. 朱立元.  探索与争鸣. 2008(09)
[4]文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突破问题的学理审视[J]. 詹艾斌.  前沿. 2008(08)
[5]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双重理论指向[J]. 许蔚.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6)
[6]作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的黄药眠[J]. 程正民.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02)
[7]主体性概念与文学的本质问题——文学主体论二题反思[J]. 陈海艳,詹艾斌.  湖北社会科学. 2007(12)
[8]论人、文学、文学理论的内在张力[J]. 王元骧.  文艺争鸣. 2007(11)
[9]黄药眠的“生活实践”文艺论[J]. 童庆炳.  东疆学刊. 2007(03)
[10]主体性的弥散——对90年代文学的一种反思[J]. 洪治纲.  扬子江评论. 2007(02)

硕士论文
[1]文学是人学的审美回归—钱谷融文艺思想研究[D]. 金钱伟.西北民族大学 2011
[2]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 朱孟刚.西北民族大学 2011
[3]黄药眠文艺思想研究[D]. 谢咏芬.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6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