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 ——《野草》与《烛虚》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19:40
  中国社会历史第二次大变动从技术体系到价值体系的总体性现代转型最根柢地表现为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这种生命重造旨在摆脱中国社会历史第一次大变动之后延续两千多年的民族生存惯性,以全新的人格样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争得“人”的价格。特殊的历史、时代、文化境遇将这一生命重造的使命过多地交由文学与文学家担承,于此鲁迅与沈从文凸显出独特的标志性,这种标志性集中见之于《野草》与《烛虚》。本文研究宏观思维格局的确立所依据的正是这种实际历史情形。相应地,将由中国现代历史而及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最后定格于鲁迅与沈从文这一由大到小的过程倒过来,本文便获得了符合特殊历史情势的由小到大的具体研究步骤,即:由《野草》与《烛虚》而及鲁迅与沈从文重造生命的标志性再及中国社会历史第二次大变动民族生命本体形而上重构所达到的高度,以此探寻民族生命朝向现代生存的形而上终极向度。依据这种总体性历史情势与思维格局,本文分七个部分展开具体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论”,重在概论本文研究围绕“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这一基点与主旨的宏观格局与具体步骤。主要回顾了晚清以来“中华民族新生”这一历史主题与主线,以及在这...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民族生命本体的形而上现代重构
第一章 “我”的存在即是“人”的拯救——《野草》与《烛虚》的标志性
    第一节 “自救”与“他救”
    第二节 尖锐化的生存对立
    小结 “我”与“人”
第二章 朝向现代生存的践履亲证——《野草》与《烛虚》中的“我”
    第一节 “五四”与“我”
    第二节 “我”的确证
    第三节 燃烧自我的快慰
    小结 “我”
第三章 难见“真的人”——《野草》与《烛虚》中的“人”
    第一节 “奴才”与“阉寺性的人”
    第二节 “看客”与“莫名其妙的人”
    第三节 “聪明人”与“知识阶级”
    小结 “人”
第四章 在自身中看见神——《野草》与《烛虚》的生命哲学
    第一节 奴隶时代的循环与神之解体
    第二节 朕归于我
    第三节 神在生命本体中
    第四节 “自性”与“神性”
    小结 人之为人的应对
第五章 启人生之閟机——《野草》与《烛虚》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地域色彩的消解
    第二节 “坟”与“百合”
    第三节 “独语”的现代性生命启蒙
    小结 “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
结语 鲁迅、沈从文与“中国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柔和”与“忧郁”——论沈从文作品的“情绪”[J]. 陈彩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2]国民信仰建构中的鲁迅与尼采[J]. 谭桂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信仰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J]. 谭桂林.  东岳论丛. 2012(12)
[4]鲁迅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九大感悟[J]. 张梦阳.  粤海风. 2012(03)
[5]《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J]. 张森.  民族文学研究. 2010(02)
[6]从无形、形名到形而上——“形而上”道路之生成[J]. 贡华南.  学术月刊. 2009(06)
[7]论现代中国神秘主义诗学[J]. 谭桂林.  文学评论. 2008(01)
[8]论孙玉石先生的《〈野草〉研究》[J]. 刘继业.  鲁迅研究月刊. 2007(08)
[9]新世纪鲁迅学的文化走向——从两部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的学术专著谈起[J]. 张梦阳.  东南学术. 2006(03)
[10]“立人”与“立国”——论百年中国报刊科学话语的一条言说主线[J]. 田中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 唐东堰.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 张广森.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2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82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