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李渔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6 20:14
  《闲情偶寄》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李渔一生生活的经验总结。这部书中他以较大篇幅为我们呈现了园林、仪容、养生、饮食等生活场景,包含了丰富的休闲智慧和生活美学思想。然而当代美学正处于一个重大转折之中,审美开始走向了文化与生活,这为我们研究李渔的美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200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便是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大讨论。不置可否的是,关于艺术、生活、审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倡导生活的审美、审美的生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基于以上形势的考虑,从日常生活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李渔的美学思想,将他的生活态度一一呈现出来,展现一个别样的李渔,对当下“审美泛化”的今天有着积极的意义。论文第一部分将日常生活与审美引入,在为其做定义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它的特性,并且着重论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体现,这样有利于找出与李渔生活美学相结合的地方。同时,对当前李渔生活美学研究概况做了一个全面综述,希望找出其优点与不足,从而拓展本文的写作空间。论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李渔生活美学的契合之处。《闲情偶寄》内容从行乐止忧的养生到合理搭配的膳食,从花鸟鱼虫...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日常生活与审美
    (一) 日常生活的定义及其特性
        1. 不恒定性
        2. 广泛性
        3. 个人与社会的反思性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体现
        1.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含义
        2.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体现
    (三) 当前李渔生活美学研究概况
        1. 专著部分
        2. 论文部分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李渔生活美学的契合之处
    (一) 自得其乐——重视人的内心感受
        1. “乐不在外而在心”的行乐之法
        2. “忧不可忘而可止”的止忧之法
        3. “止在善和其心”的却病之法
    (二) 享乐自适——重视人的身体感觉
        1. “嗜花如命”的爱花情结
        2. 把玩器具的世俗情结
    (三) 闲食雅趣——重视人的身体健康
        1. “以食为天”的养生原则(饮馔)
        2. 合理科学的饮食原则(调饮啜)
    (四) 独创——物为求新的独创精神
        1. 仪容美学中的新贵学问
        2. 新奇、活变的园林、居室建设
三、李渔的生活美学观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一) 李渔的日常生活美学归宿
    (二) 李渔生活美学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1. 人生价值的实现
        2. “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J]. 王德胜.  文艺争鸣. 2010(05)
[2]李渔的养生之道[J]. 金五德.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0 (01)
[3]从视觉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看“视像”的生产与消费[J]. 刘畅.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2)
[4]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评“新的美学原则”[J]. 毛崇杰.  文学评论. 2005(05)
[5]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J].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6]开展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J]. 杨春时.  文艺争鸣. 2005(02)
[7]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J]. 王德胜.  思想战线. 2005(02)
[8]简评李渔“生活美学”观[J]. 钱晓田.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 赵勇.  河北学刊. 2004(05)
[10]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J]. 鲁枢元.  文艺争鸣. 2004(03)



本文编号:3651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51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