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竹林七贤交游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4 21:54
  竹林七贤作为中古时期极具特色的文人团体,历来以其率真洒脱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反对礼教的思想和放浪形骸的作风,更因为竹林交游带来了一条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交游标准——以精神旨趣会友。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一反古人志同道合式的交游,而将内心被压抑许久的真性情释放出来,并以此作为交友的重要标准。他们不论官阶的高低、相貌的美丑,甚至是政治立场的相悖,全凭精神层面的志趣相投而悠游畅谈于竹林之中,这种新型的交游模式对后代士人交游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竹林七贤交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论题,但目前学界对其纵向形成过程仍言之不详。本文基于交游,深入挖掘竹林交游形成的历史根源,并剖析它在当时环境下的独特之处,以其交游的个性特征及各人之问关系的动态变化为中心,推导出竹林交游是在新兴的独立、自由思想意识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新型文人关系,同时也是士人对于生存方式的新抉择。本文正文部分由三章组成,分别为:《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竹林七贤交游的独特性》,《竹林交游对两晋士人的影响》。 第一章《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分为两节:《传统士人交游的发展》...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竹林交游之有无
    二、竹林交游之地点、时间与人物
    三、竹林交游的性质与思想
第一章 传统交游秩序的发展与再造:竹林七贤的实践
    第一节 传统士人交游的发展
    第二节 竹林交游的产生
第二章 竹林七贤交游的独特性
    第一节 竹林七贤的内部交游
    第二节 竹林七贤的外部交游
    第三节 竹林交游的核心旨归:逃离与救赎
第三章 竹林交游对两晋士人的影响
    第一节 竹林交游之遗风
    第二节 竹林交游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逵《竹林七贤论》探微[J]. 王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2]竹林七贤聚散考[J]. 贾玉海.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3]竹林七贤诗文研究[J]. 范武军.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6)
[4]从汉末名士到竹林七贤:魏晋风度的渊源与形成历程[J]. 范毓周.  寻根. 2009(02)
[5]从情礼关系看竹林七贤的生命意识[J]. 刘学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J]. 伍宝娟,杨栩生,吕晓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7]“竹林七贤”名号之流传与东晋中前期政局[J]. 马鹏翔.  中国哲学史. 2008(02)
[8]竹林七贤:非正式组织与政德思悟[J]. 刘高远.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2007(05)
[9]绝交书下隐藏的真实——从《与山巨源绝交书》论嵇康和山涛的关系[J]. 胡勇,朱茹.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10]玄学与竹林七贤的性格[J]. 卢盛江.  寻根. 2007(01)

硕士论文
[1]竹林七贤研究[D]. 苏雯.厦门大学 2009
[2]《世说新语》所涉僧人、名士交游研究[D]. 杨恒.青海师范大学 2009
[3]从钟会与竹林七贤的关系看司马氏对待士人的态度[D]. 赵蕖.福建师范大学 2006
[4]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 张晨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竹林七贤”若干问题研究[D]. 陈圣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6]竹林七贤偶像的形成与发展[D]. 韩猛.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8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