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礼记·乐记》之“象德”观探析

发布时间:2024-12-27 00:49
  《礼记·乐记》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之一,“象德”是《乐记》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乐记》凡六千余字,于“乐”之具体判断规定也多达二十余条,综而观之,“象德”“内(或敦)和”是其最要紧处。前人研究《礼记·乐记》,专论“内和”的多,专论“象德”的少(400多篇论文中只有1篇,还相当肤浅)。“象德”至少包括本体论:“乐者,所以象德也”;作品论:“德音之谓乐”“乐章德”;创作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夫乐者,象成者也。”;功能论:“民之行法象君之徳”、“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等四个组成部分。本体论强调以“象德”为乐,作品论强调以象章德,创作论强调使德成象,功能论强调以象致德。本文重点探讨以象致德的功能目的论和以象章德的创作方法论,并进一步探讨“象德”观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关联。 最迟至周公制礼作乐,“德”的观念就逐渐融入了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当中,并成为社会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象德”观一方面认为“礼乐”必须合乎“德”,音乐应该表现伦理道德,强调音乐的社会功用,另一方面需通过“乐象”的形式来表现“德”。“象”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重要起点,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巨大的承...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1 “象德”的涵义
    1.1 “德”诂释
    1.2 “德”与“礼乐”
        1.2.1 “礼乐”关系论
        1.2.2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2. “德音之谓乐”:“象德”目的论阐释
    2.1 “观德”、“章德”:通过乐的形式彰显“德”
    2.2 “乐终而德尊”:“乐教”与“尊德”
        2.2.1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教”之地位
        2.2.2 “德盛而教尊”:“乐教”之本
3. “夫乐者,象成者也”:“象德”方法论阐释
    3.1 “象喻”思维与“以象比德”
    3.2 “乐者,所以象德也”—乐之表现象征
4. “象德”观与中国古代文论精神
    4.1 “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象德”观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
        4.1.1 “正中无邪”、“平和之德”的中和原则
        4.1.2 “唯乐不可以为伪”的真实原则
    4.2 “乐之文”、“礼之质”——“象德”观与“文质”论
    4.3 “和正以广”之“古乐”观
    4.4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乐记》之艺术规范的建立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20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4020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