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气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0:02
本文关键词:朗读“气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韵”是身心一体的体验,也是一个内涵意义十分丰富的概念。气和韵关系紧密,但气和韵在相承相连的基础上又各自为义。朗读是创作主体对物质属性“气”的深层体验与向精神领域延展过程里的重要载体。气韵美在中国艺术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艺术创作与审美鉴赏中最优、最理想的衡量标准。大自然本身就具有生命的韵律,气的运行因为有节律才有了韵味。若只是在字面上解释“气韵”,它具有主导作用,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追求,艺术作品中有情感、韵律、心灵、思维等,因而产生了美的律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韵”是从人的心理出发,这强调的是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的内在精神,表现的是文字或者审美体验的内涵和神韵。本文意旨是通过对“气韵”的研究,推进中华传统艺术中“气韵”至现代朗读“气韵”理论关系的发展,究其“气韵”的源头进行挖掘,总结出了朗读的和谐循环反馈系统。这其中包括整体感知线索、朗读“气韵”的渐进过程和朗读“气韵”的审美心理体验机制等的拓展。这个过程使朗读从静态的文字作品艺术转化为动态的语言流动艺术,并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在朗读美学中“气韵”是对朗读创作者综合实力的考究,此文通过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站在创作和接受的各个角度,尽可能全面的探究“气韵”在朗读中所纳括的深层意蕴。我们要做到宏观到微观、整体到部分的结合,感情和声音的统一。在朗读中通过“气韵”的运用,架起与“朗读审美”之间的桥梁,继而感知“气”、“韵”达到有声语言的创作审美、传播审美和接受审美。中国艺术形式中的“气韵”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坚持朗读“气韵”生动,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我们优秀的文化,也是通过语言文字弘扬了我国的审美理念。
【关键词】:朗读 气 韵 气韵 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1 朗读艺术中“气韵”的形成理论10-20
- 1.1 释“气”——气盛言宜10-15
- 1.1.1 物质之气的内涵10-11
- 1.1.2 朗读中的“精神动力之气”11-13
- 1.1.3 朗读——物质之气向“精神动力之气”的延展13-15
- 1.2 释“韵”——韵味缭绕15-17
- 1.2.1 古“韵”的内涵15-16
- 1.2.2 朗读美学中声音的和谐之韵16
- 1.2.3 古“韵”向朗读“和谐之韵”的延展16-17
- 1.3 朗读“气”和“韵”的感知方式17-20
- 1.3.1 朗读“气韵”的整体感知线索17
- (1)观感17-18
- (2)体味18
- (3)妙悟18
- 1.3.2 气与韵的关系18-20
- 2 朗读艺术中“气韵”的艺术价值20-28
- 2.1 朗读“气韵”的渐进过程20-22
- 2.1.1 感性20-21
- 2.1.2 知性21
- 2.1.3 理性21-22
- 2.1.4 悟性22
- 2.2 朗读美学的风格化22-28
- 2.2.1 朗读风格化的挖掘22-25
- 2.2.2 朗读技巧的创新25-28
- 3 朗读“气韵”的审美心理感受28-40
- 3.1 朗读“气韵”的审美心理体验机制28-32
- 3.1.1 审美感知28-29
- 3.1.2 审美想象29-30
- 3.1.3 审美情感30-31
- 3.1.4 审美理解31-32
- 3.2 审美意象在朗读“气韵”中的艺术展现32-35
- 3.2.1 意外之旨韵外之象32-35
- 3.2.2 意境对气韵的渲染作用35
- 3.3 朗读的身心体验——审美体验35-40
- 3.3.1 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直觉36-37
- 3.3.2 朗读“气韵”是一个逻辑顺序37
- 3.3.3 朗读“气韵”的审美态度37-40
- 4 朗读“气韵”在新媒体时代中的运用40-44
- 4.1 朗读“气韵”在公众平台《为你读诗》中的运用40-42
- 4.2 朗读“气韵”在新媒体时代中呈现的样态42-44
- 5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0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海淑;;“气韵生动”再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2 杨春时;;审美的现象性与建立审美现象学之可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吴洁敏;吕士楠;;试论感情语调的超常韵律特征[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4 杨焰;马磊;陈绍薇;;论朗诵中的二度创作[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长北;;气韵生动——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J];艺术百家;2010年05期
6 胡家祥;;气韵:艺术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口[J];文艺研究;2009年09期
7 吴洁敏;朱宏达;;情韵朗读模式的形成和言语认知发展的深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魏新民;;歌唱与传统美学概念“气韵”的形成[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9 杨亚青;宋薇;;播音与配音[J];记者摇篮;2007年12期
10 郭淑良;;试论播音作品的“气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婧;气韵与意境的共通性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朗读“气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