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叙事学研究电子书_《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07年
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
王委艳
【摘要】: 修辞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借鉴修辞学理论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的叙事学理论,这种研究始于1961年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一书的发表。布斯为“芝加哥学派”成员,该学派是一个研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的学派,布斯用修辞学原理研究小说是非常自然的事,同时修辞叙事学又是修辞学与叙事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修辞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修辞性关系,是作者把一系列修辞策略诉诸文本,并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完成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修辞性交流目的。因此,修辞叙事学必须首先面对一系列的关系:作者与隐含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修辞性关系。而对作者的重新认识是阐述这些关系的必要一环,由此,从作者的“读者”维度笔者发现处于动态历时系统中的作者的文本修辞策略对于文学史的意义。修辞策略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站在作者——文本——读者修辞性关系的角度看,修辞策略呈现出一种有意识的操作状态,这是作者——文本修辞与语言——文本修辞重要的特点;而文本外修辞及修辞的非技术因素则让我们看到处于信息时代与文学特性之维的叙事修辞的另外的存在状态。效果研究是修辞叙事学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处在“读者”范式批评与文化研究语境下,修辞叙事学研究必须关注的方面。但效果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试探性的笔墨必是论文的薄弱环节而有待以后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04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春霞;;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伦理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何彬;女作家小说中叙事距离的模糊性[J];当代文坛;2003年01期
3 刘艳;;论小说叙事作品中隐含作者的双重功能[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熊华勇;;《伤逝》的叙述者[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乔国强;;“隐含作者”新解[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周晓梅;吕俊;;译者——与隐含作者心灵契合的隐含读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陈蕾;;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亢淑平;;“第二作者”的诞生与叙述交流模式的改进[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柯英;;编码与解码游戏——《恩主》的隐含作者问题[J];国外文学;2011年03期
10 钟诗莲;《百合花》的叙事模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宝亮;;刘震云的叙事个性及其效应[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周春英;;巴人小说叙述技法浅探[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刘鑫;;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4 刘卫英;马彦芳;;《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空间叙事艺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玲;;在对存在不完满性的自觉承担中建构女性主体性——论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母性颂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涘海;[N];文艺报;2006年
2 赵琨;[N];文艺报;2002年
3 许江;[N];文艺报;2003年
4 余运森;[N];桂林日报;2006年
5 何晶;[N];文艺报;2006年
6 周发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李玲;[N];法制日报;2004年
8 崔志远;[N];文艺报;2001年
9 张晓丽;[N];文艺报;2005年
10 ;[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文丽;隐含作者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3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雷亚平;从显赫到湮没[D];吉林大学;2006年
5 唐伟胜;体验终结:雷蒙·卡佛短篇小说的结尾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李萱;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D];南开大学;2009年
7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红梅;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委艳;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2 孔维玲;隐含作者:争论与前景[D];南京大学;2012年
3 张子昆;叙事交流情境中的隐含作者[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凌虓虎;论“隐含作者”[D];安徽大学;2012年
5 潘登科;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中隐含作者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王艳娜;论库切小说中的隐含作者—库切小说之叙事学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李;威廉·布莱克早期作品中的视角和隐含作者[D];安徽大学;2012年
8 王芳;叙事背后的道德质询[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姗姗;修辞叙事交流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巧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审美距离[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