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法重构与苏词英译
发布时间:2017-03-20 18:05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法重构与苏词英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精华与积淀,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至美之花。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珍品。苏轼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其词题材广阔,豪放恢弘,尤其是其名作《水调歌头·中秋》更堪称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苏词英译,不仅能给译文读者带来东方异质的美的艺术享受,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更是向西方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精神魅力、实现世界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一词及其义理嫁接,已逐渐渗入到各个学科。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本质上滋源于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故此理论在有关适应性、选择性认识与策略上呈现的是去中心的认识样式,没有走出后现代解构的认识藩篱,因而有必要对其认识样式作重新考量和构建以及完善。中国千年以降的“天人合一”认识观为整体建构趋向认识样式的生态翻译学提供了丰厚的哲学理论素养,是从生态整体关系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的整体综合性考量,它具有翻译本体论的承诺、有对原作文本话语表征样式忠实的回归、有对译者人文主体性的认可、有对翻译内外要素整体关系论的综合动态性考量、有对“合一”建构性旨归的求索与向往。整体观思想范式投射到具体的翻译方法上,集中于对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化的“趋一”重构。三维度互相渗透、交融,讲求整合性,人文性、合一性,在本质上亦体现了译者“整体合一”的翻译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本的谋篇布局,其本身语势与语态就是生态哲学智慧的化身,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讲究平衡、致达中和、圆融化生的思维认识,故其翻译也应尽可能地保存原文本的文化生态智慧样式,达到恰恰调和的天人合一境界,而“天人合一”翻译认识观照下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化的“趋一”重构的认识论、方法论对于古诗词,其中包括苏诗词翻译具有较高的理论解释力度和实践意义。 通过全面分析,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整体观认识范式把翻译看作一个整合一体、和谐统一的系统,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是翻译过程的三个层面互作的整体知性生态,因而运用整体观来重构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法可行且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合一整体观要求优秀译文中各组成要素之间需达到平和与平衡,因此译文符合多维转换的维度越多,整合度最高,译文也最佳。从整体多维度转换层面上看,中国译者较国外译者更能把握原文整体文化背景,遵循翻译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其译文整合恰和度较高。 三通过苏词英译例证分析可证明天人合一整体建构样式下的生态翻译学理论,特别是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既是诗词翻译方法的有效尝试,同时,,也可作为翻译质量评价的参考指标。 运用整体合一认识范式对生态翻译学义理、尤其是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进行重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讨苏词英译,其研究意义如下:首先,回归中国本土理论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学术价值,有利于构建颇具中国智慧形态的翻译理论知性体系,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新翻译策略作出证实性的探索。此外,此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翻译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本土化理论体系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苏词英译 生态翻译学 天人合一 整体观 三维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TABLE OF CONTENTS10-13
- LIST OF TABLES13-14
- LIST OF FIGURES14-15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5-2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5-18
- 1.2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18-19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9-20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20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20-2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3-35
- 2.1 Studies on Su Shi’s Ci-poetry Translation23-28
- 2.1.1 Domestic Studies24-27
- 2.1.2 Overseas Studies27-28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28-32
- 2.2.1 Domestic Studies28-31
- 2.2.2 Overseas Studies31-32
- 2.3 Summary32-35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5-53
- 3.1 Re-consideration on Eco-Translatology-Holistic Turn35-38
- 3.2 Holistic and Constructive Epistemic Pattern in Translation under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38-46
- 3.2.1 Commitment to translation ontology39-40
- 3.2.2 Regression to the presentation forms of the source language40-42
- 3.2.3 Approval for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42-43
- 3.2.4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consideration on overall relationship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43-45
- 3.2.5 Exploration and admiration on constructive realization of unification45-46
- 3.3 Exploration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from Holistic Approach46-53
- 3.3.1 Linguistic-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48-49
- 3.3.2 Cultural-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49-50
- 3.3.3 Communicativ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50-53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N SU SHI'S CI-POETRY TRANSLATION53-85
- 4.1 Linguistic Dimension60-68
- 4.1.1 Rhyme61-65
- 4.1.2 Rhetoric65-68
- 4.2 Cultural Dimension68-75
- 4.2.1 Name of tunes69
- 4.2.2 Cultural images69-75
- 4.3 Communicative Dimension75-80
- 4.3.1 Grades for each version of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6-77
- 4.3.2 Grades for each version of “我欲乘风归去”77-78
- 4.3.3 Grades for each version of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8-80
- 4.4 Summary80-8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5-89
- 5.1 Major Findings85-86
- 5.2 Possible Limitations86-87
- 5.3 Future Orientations87-89
- REFERENCES89-95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爱华;高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羽;;对苏轼《水龙吟》的赏读及译本比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王丹凤;;苏轼词英译中词汇特点的传达[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林纾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2期
5 唐时芳;;试评苏东坡《水调歌头》的朱纯生译本[J];考试周刊;2009年03期
6 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7 王育平;吴志杰;;超越“自然选择”、促进“文化多元”——试与胡庚申教授商榷[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8 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年04期
9 方梦之;;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年01期
10 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法重构与苏词英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