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分析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文译本

发布时间:2017-05-08 11:20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角度比较分析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文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初用英文写就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讲述姚家人在北平和杭州的生活来向外国介绍中国人的喜怒哀乐。Moment in Peking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读者的热捧。今天,市面上常见的是张振玉和郁飞的两个译本,对于孰优孰劣,翻译界一直众说纷纭。 而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翻译理论,它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界限,对于实际的翻译行为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用目的论来分析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中文译本,能够为翻译评析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 因此,本文从目的论中的三原则出发,从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例子共34个,按照目的论三原则的框架,将它们划分成若干具体比较类别,通过这种方式,两个译本可以得到全面分析。 通过对译本的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中都体现了目的论的理念,通过适应原文和译文不同的受众而实现了相同的目的,但是二者对于忠实性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全面,在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是其他译者在翻译中可以借鉴的教训,也是可以适用于其他翻译评析的相关标准。
【关键词】:京华烟云 瞬息京华 中文译本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致谢6-7
  • 目录7-9
  • 序言9-10
  • 第一章 关于Moment in Peking10-14
  • 1.1 Moment in Peking概况10
  • 1.2 Moment in Peking的主要内容10-11
  • 1.3 作者介绍11-14
  • 第二章 Moment in Peking翻译14-16
  • 2.1 林语堂和Moment in Peking翻译14
  • 2.2 Moment in Peking两个译本与其译者介绍14-16
  • 第三章 目的论概况16-20
  • 3.1 目的论的意义16
  • 3.2 目的论的诞生与发展过程16-18
  • 3.3 目的论三原则18-20
  • 第四章 用目的论分析Moment in Peking翻译20-38
  • 4.1 从目的原则出发的两译本比较类别20-25
  • 4.1.1 张译本章回体标题的添加21
  • 4.1.2 解释性语句的删减21-22
  • 4.1.3 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选词22-25
  • 4.2 从忠实原则出发的两译本比较类别25-28
  • 4.2.1 对原文语意的理解25-27
  • 4.2.2 北京方言的使用27-28
  • 4.3 从连贯原则出发的两译本比较类别28-38
  • 4.3.1 复杂词组28-30
  • 4.3.2 特殊句型30-31
  • 4.3.3 词性转换31-32
  • 4.3.4 词与词的衔接32-34
  • 4.3.5 长句、复杂句34-38
  • 第五章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 Retired Peking Opera Master[J];文化交流;2004年01期

2 David;New Actor Revives Old Role of Peking OperaNew Actor Revives OldRole of Peking Opera[J];文化交流;2004年03期

3 ;Foreigners Beg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BeijingInternational Peking Opera Contest[J];China & World Cultural Exchange;1994年01期

4 ;Peking Opera Makeup (2) The Character Guan Yu[J];CHINA TODAY;1995年02期

5 ;Peking Opera Makeup: Cao Cao[J];CHINA TODAY;1995年04期

6 ;Peking Opera Makeup:Yang Yansi[J];CHINA TODAY;1995年05期

7 ;Peking Opera Makeup (6):Meng Liang[J];CHINA TODAY;1995年06期

8 ;Peking Opera Artist Zhou Xinfang[J];China & World Cultural Exchange;1995年02期

9 ;Peking Opera[J];CHINA TODAY;1996年03期

10 ;Students of Peking Opera[J];CHINA TODAY;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Chinese Geophysics 2010[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ANNU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002[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ANNU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003[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Annu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004[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Annu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2005[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Organizing Committee[A];第一届中国粒子加速器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Lee Wai-Sum;;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Diphthongs in Peking Dialect[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Messag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President[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北京论坛(2005)论文选集[C];2005年

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SRF at Peking University[A];RF Superconductivity and Applic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3年

10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Study on Malignant Ameloblatoma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A];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伟;北京是“Peking”还是“Beijing”[N];中国社会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军;描述翻译学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李艳艳;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的接受与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戴树婷;浅谈翻译Moment in Peking中的文化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菡;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译本女性意识再现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李琳芝;从斯坦纳的阐释运作理论看Moment in Peking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中南大学;2012年

6 宋琦;翻译规范论视角下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闫祥玉;林语堂哲学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D];鲁东大学;2013年

8 苏岩;比较分析Moment in Peking中的THAT及其汉译的指示用法[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李柳媛;从德国功能翻译论看《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D];广西大学;2007年

10 崔臻;目的论视域下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角度比较分析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文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