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名利
本文关键词:比较《名利场》的中译本探究杨必译本受到普遍认可的要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的代表作及成名作。作为西方经典小说之一,《名利场》的中文全译本在近些年达到二十本多本。其中,杨必的译本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的一致赞赏与重视,也得到读者的广泛肯定和好评。翻译家及学者针对该译本进行了多方位研究。本文通过研究中西方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来归纳适用于文学翻译的翻译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名利场》的两个不同译本,从而挖掘出杨必译本受到普遍认可和欢迎的要素。 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传神”论及钱钟书的“化境”说是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观点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和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也在西方翻译界占据重要地位。这些翻译理论中有些自产生之初便与文学翻译紧密相联,有些经后人引申或从不同视角应用,也适用于文学翻译。本文通过分析与归纳,总结出这些翻译理论中关于文学翻译标准的共通之处为译本比较做铺垫,并进一步探索优秀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以期为优秀文学翻译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名利场 杨必 文学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 (Chinese)5-6
- Abstract (English)6-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1-19
- 1.1 Research on Yang Bi’s Vanity Fair11-17
- 1.2 Survey of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17-18
- 1.3 Summary of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18-19
- Chapter Two Induction to Criteria of Literary Translation19-42
- 2.1 Typic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21-26
- 2.2 Representative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26-30
- 2.3 Common Ground of Typical Chinese and Representative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30-42
- 2.3.1 Faithfulness in Content and Style30-36
- 2.3.2 Idiomaticness in Target Language36-38
- 2.3.3 Reproduction of Literariness38-42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Vanity Fair42-63
- 3.1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and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42-44
- 3.2 Introduction to Yang Bi and Rong Rude44-47
- 3.3 Comparison of Two Renderings47-63
- 3.3.1 Faithfulness48-56
- 3.3.2 Idiomaticness56-58
- 3.3.3 Literariness58-63
- Chapter Four: Attribution to the Popularity of Yang Bi’s Translation63-72
- 4.1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t Linguistics Level63-69
- 4.1.1 Word choice63-65
- 4.1.2 Sentence Rearrangement65-67
- 4.1.3 Rhetoric Reproduction67-69
- 4.2 Overall Comments69-72
- 4.2.1 Rationale for Popularity69-71
- 4.2.2 Necessity of Retranslation71-72
- Conclusion72-74
- Bibliography74-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第一号通知[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2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第一号通知[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3 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2004年04期
4 黄笃;在之间 在全球化条件下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转译(Translation)[J];东方艺术;2005年03期
5 赵加蕙;;带有文化色彩的习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6 李家焱;’9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解析——Part Ⅳ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题解[J];大学英语;1995年11期
7 刘树蕙,张凤英,付宇;谈惯用语的翻译(英文)[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铁凝;蝴蝶发笑[J];天涯;1997年01期
9 王文辉;爱是不竭的甘霖——记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杨必纯[J];科技文萃;1995年03期
10 蔡耀坤;杨必翻译的魅力──再读杨必中译本《名利场》[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辉夏;正大气象 心炉铸造[N];贵阳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云合 通讯员 张启郎;返巢凤凰搏激流[N];团结报;2009年
3 作超 泽富 特约记者 陶世银;小小手册帮大忙[N];自贡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戴善奎;浪里白条“一品”文章[N];四川日报;2006年
5 魏涛 黄晓健;野生动物无辜非法收购有罪[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6 实习生 许雷 何颖 本报记者 王泳红;鱼跃农门富乡邻[N];自贡日报;2006年
7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8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9 刘德标 译;ICC Rules for Documentary Instruments Dispute Resolution Expertise[N];国际商报;2003年
10 蒋周德邋 欧亚非;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N];自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佟玉平;政论文汉英翻译显化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Xu Luomai;[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启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毛敏;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比较《飘》的两个中文译本[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詹玲;比较《名利场》的中译本探究杨必译本受到普遍认可的要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雷洋;在多维视角下研究詹·马·巴里的小说《彼得·潘》的中译[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5 姜艳萍;从文化角度论杨必《名利场》译本中归化和异化的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军锋;[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熊亭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婷;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杨必译《名利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赖伟玲;翻译背后的操控[D];中山大学;2010年
10 张治慧;文学翻译经典的构成要素[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比较《名利场》的中译本探究杨必译本受到普遍认可的要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8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