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语境视角看余光中对《老人与海》的重译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语境视角看余光中对《老人与海》的重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重译是翻译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它主要分为转译、回译、不同译者对同一个作品的复译,以及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的重译。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的重译。 任何一部作品都为人们提供了多角度解读的空间,然而任何译本只是其特定历史、文化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译本。即使是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重译则可以反映出这种变化。目前国内研究重译的文章主要集中于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的复译,鲜有分析同一译者的重译。本文主要以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余光中先生1957年和2010年翻译的《老人与海》为例,从中精挑细选了75个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重译本对原译本的词、句、全本风格方面的改进,并结合余光中的翻译思想,从翻译语境视角论述时隔53年后影响其重译的深层原因。 余光中在当代中国文坛久负盛名。他熟谙中西方文学,同时在诗歌,散文,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来创作形成的诗学观念以及对翻译的独特见解极大程度上指导着他对重译本的改进,而身兼诗人、散文家、学者这样的语言大师,对待翻译更是一丝不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使得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放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方面,,忽略了翻译研究的本体。本文通过研究余光中对《老人与海》的重译发现,语言、原文风格和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是决定其重译的关键因素,而这正是近年来翻译研究中被忽视的部分。
【关键词】:重译 余光中 《老人与海》 翻译思想 翻译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9
- 1.1 About the Research10-11
- 1.1.1 Research Significance10-11
- 1.1.2 Research Method11
- 1.1.3 Thesis Structure11
- 1.2 Retranslation11-17
- 1.2.1 Current Research on Retranslation12-14
- 1.2.2 Nature of Retranslation14
- 1.2.3 Reasons of Retranslation14-16
- 1.2.4 Process of Retranslation16-17
- 1.3 Abou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7-19
- Chapter 2 Yu Guangzhong: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oughts19-29
- 2.1 Life and Education19-21
- 2.2 Translation Practice21-22
- 2.3 Thoughts on Translation22-29
- 2.3.1 Translation as an Art of Flexibility23-24
- 2.3.2 Translation as Restricted Creation24-25
- 2.3.3 Requirements for a Qualified Translator25-26
- 2.3.4 Reflection and Outlook on Language Evolution26-29
- Chapter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Versions On Lexical Level29-46
- 3.1 Features of the Lexi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9-31
- 3.2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Retranslation31-46
- 3.2.1 Amending Improper Dictions31-35
- 3.2.2 Plain Vernacular Chinese instead of Obscure Classical Chinese35-39
- 3.2.3 Four-word Phrase Structures39-41
- 3.2.4 Ellipsis of Function Words41-46
- Chapter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Versions On Syntactic Level46-59
- 4.1 Features of the Synta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46-47
- 4.2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Retranslation47-59
- 4.2.1 Punctuation Adjustment47-50
- 4.2.2 Restructuring Sentences50-55
- 4.2.3 Economy of Chinese Expression55-59
- Chapter 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Versions On Textual Level59-68
- 5.1 Features of the Styl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9-60
- 5.2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Retranslation60-68
- 5.2.1 Cohesive Devices60-63
- 5.2.2 Colloquial Conversations63-64
- 5.2.3 Deep Meaning Delivery64-68
- Chapter 6 Conclusion68-70
- Acknowledgements70-71
- References71-74
- Appendix74-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流年;陈悦;孙传勇;;雪染鬓发解乡愁——在原乡故土上徜徉的余光中先生[J];报告文学;2004年02期
2 刘小新;余光中散文创作初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雷巧旋;浅谈余光中诗歌的民族风格[J];阅读与写作;1999年06期
4 黄曼君;余光中现代诗学品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江少川;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1期
6 李乃清;;潇潇余韵——读余光中[J];中文自修;2001年10期
7 曾小月;余光中诗歌古典意象论[J];理论与创作;2003年06期
8 吴乐央;绵绵乡愁幻化出一方情感世界——解读余光中和他的乡愁情结[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阮锋;余光中金华说《乡愁》[J];文化交流;2004年01期
10 孙仁歌;;余光中和他的女儿们[J];两岸关系;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2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Q值呐繹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国彬;;余光中的大品散文[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烨;;近期文坛热点(之一) 名家遭遇“历史问题”质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7 王光明;;回应现实与文化的禁锢——《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选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王贵忱;;辽海讲坛第五讲 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9 古远清;;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新诗理论批评[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丞民;;第一次负伤[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研究员;视线之外的余光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智勇;余光中:40年后再续“乡愁”[N];泉州晚报;2011年
3 记者 李舒瑜;年轻都市的活力 古老文化的新机[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记者 吴秀萍 实习生 何方;中文不朽[N];重庆日报;2005年
5 鞠健夫;余光中:一生有一道海峡[N];发展导报;2004年
6 徐博;余光中成都祭杜甫认养“诗人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王逸吟;“中文美到什么程度”?余光中北大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夏榆;余光中:把岛上的文字传回中原[N];南方周末;2004年
9 ;余光中的左手掌纹[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胡南;余光中:在文学中老得漂亮[N];常德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晴;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笑梅;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4年
3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朱恒;现代汉语与现代汉诗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婉;台pcs鷬i的中Wf鳾隱D];苏州大学;2013年
7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明;1949大陆迁台作家的怀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9 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敏;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姝;余光中诗歌修辞艺术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知倚;从翻译语境视角看余光中对《老人与海》的重译[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郑劭清;失却与复归:余光中三地二十年(1964-1985)[D];华侨大学;2004年
4 陈世董;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存逻辑[D];山东大学;2012年
5 郑健;《老人与海》中三种关系的生态解读[D];青岛大学;2013年
6 韩彩虹;翻译家余光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钱江;论余光中诗艺成熟的轨迹[D];安徽大学;2004年
8 马振芳;《老人与海》在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雅嫦;余光中《守夜人》诗歌自译的多元调和[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张婧琛;《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主义分析[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翻译语境视角看余光中对《老人与海》的重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