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7-06-05 02:07
本文关键词:阐释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知识营养的汲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儿童读者的特殊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缩短原文本和儿童读者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发挥译者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柳林风声》是由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创作的经典童话,被誉为最能代表二十世纪的百本书之一。 本文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阐释翻译四步骤理论为理论指导。选取杨静远、任溶溶、以及张炽恒的《柳林风声》中文译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尝试将译者主体性分解到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中去,以期探讨者主体性如何影响并作用于儿童文学翻译,从而肯定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包括四个步骤,即“信任”、“入侵”、“吸纳”和“补偿”。第一步是“信任”,斯坦纳认为翻译活动源于译者的信任。信任来自于译者对原作品的选择和评价,以及译者的语言能力等多种因素。本文从这三方面因素来分析译者翻译的第一步,指出他们对《柳林风声》的信任有其客观原因。第二步是译者的“入侵”,具有袭击、掠夺性。本文以研究译本中的实例分析译者的文化意识、语言习惯等因素是如何作用于“入侵”过程。第三步是“吸纳”,“吸纳”就是翻译过程的表达阶段。对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不同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表达。本文从三位译者在语义、语言形式方面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最后一步是“补偿”,补偿对于保持原文本与译本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三位译者通过各异的方法对译文进行补偿,也正是因为译者负责任的补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通过对《柳林风声》三个译本的分析,发现儿童文学翻译是译者发挥各自主体性的结果,并且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译本之间的差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有机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以及其如何影响翻译过程,是一次创新的对《柳林风声》中译方面的尝试,同时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儿童文学 《柳林风声》 乔治·斯坦纳 翻译四步骤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Introduction9-14
- 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9-11
- 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1-13
- 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6
- 1.1 Children's Literature14-20
-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14-16
- 1.1.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t Home16-18
- 1.1.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Wind in the Willows18-20
- 1.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0-26
- 1.2.1 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and Translation20-21
- 1.2.2 Studies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broad21-23
- 1.2.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t Home23-2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6-34
- 2.1 Introduction to Hermeneutics and Its Principal Concepts26-30
- 2.2 George Steiner and His Hermeneutic Motion30-34
- Chapter Thr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of Children's Literature—The Wind in the Willows Based oil Hermeneutic Fourfold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34-63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and the Writer34-35
- 3.2 Introduction to the Three Translators and Their Chinese Versions35-36
- 3.2.1 Yang Jingyuan and Her Version35-36
- 3.2.2 Ren Rongrong and His Version36
- 3.2.3 Zhang Chiheng and HisVersion36
- 3.3 Manifestation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36-63
- 3.3.1 Translators'Initial Trust37-42
- 3.3.1.1 Translators' Choices37-38
- 3.3.1.2 Translators' Evaluations38-39
- 3.3.1.3 Translators' Linguistic Competence39-42
- 3.3.2 Translators' Aggression42-49
- 3.3.2.1 Aggression out of Translators' Cultural Awareness43-46
- 3.3.2.2 Aggression out of Translators' Language Habits46-49
- 3.3.3 Translators' Incoration49-55
- 3.3.3.1 Incorporation of Meaning49-53
- 3.3.3.2 Incorporation of Form53-55
- 3.3.4 Translators' Restitution55-63
- 3.3.4.1 Restitution by Annotations55-58
- 3.3.4.2 Aesthetic Restitution58-63
- Conclusion63-66
- 1. Major Findings63-65
- 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65-66
- Acknowledgements66-67
- Bibliography67-73
- Appendix73-83
- Appendix Ⅰ73-79
- Appendix Ⅱ79-83
- Appendix Ⅲ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敏;赵宁;;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的重新审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张鲁艳;;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吴雪珍;;晚清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张颖;王莹;;《柳林风声》的美育功能[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宋其蕤;鲁迅和周作人儿童与儿童文学观比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赵国春;;论晚清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功利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贺启静;;浅谈《柳林风声》的教育功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9 袁莉;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舒伟;;论《柳林风声》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童话叙事的关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阐释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2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