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柯的话语、权力观看其文学指向
发布时间:2017-08-04 20:37
本文关键词:从福柯的话语、权力观看其文学指向
【摘要】: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理论体系大抵可被划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阶段“知识考古学时期”,福柯透过浩繁的话语分析,认为主体是被话语构建的产物,在他看来,先验的主体、大写的“人”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到了第二阶段的“权力谱系学时期”,福柯的理论主要围绕“话语——权力”这条轴线展开,揭示了“现代人”也就是“个体”,是被权力和知识构建起来的事实。这两个时期、两大主轴就是研究福柯文学观念的地图。 因此,本文的第一章偏重探究考古学时期“主体与话语”的相关问题,由此引出对文学话语问题的研究。我们透过福柯考古学的视角,可以发现,作者这一传统文学话语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正面临着危机,文学话语正在解放等。 本文第二章主要讨论福柯“权力谱系学时期”的“文学与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权力的运转与知识密不可分。知识与权力共同造就了所谓的“真理制度”。知识作为话语的秘密运作,已经与权力共生共长,因此权力自然也会渗透到话语中。文学作为特殊的话语组织,先天就会受到权力的干涉。文学在权力的微观渗透影响下呈现出世俗化和大众化的面貌。 在梳理了福柯的理论发展阶段之后,本文分析了福柯文学观念的价值与局限:在价值取向上,福柯的话语、权力观念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再启蒙,他消解主体、无视作者、关注文学中被压抑的声音的态度无疑为当代文学向后现代转向起到了主导作用。然而福柯的极限在于他所指出的解决道路无法指引主体走出困境。并且,在当下中国的文学实践中,由于福柯的思想与中国现实环境的契合度不佳,,人们选择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不是否定主体,而是澄清主体,是反思后走向了一条重建之途。也可以视之为在思想建构与取向上人们走向了哈贝马斯而非福柯。
【关键词】:主体 权力 话语 解构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5.0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主体是话语的建构8-30
- 第一节 知识考古学:一种反主体的认识论8-10
- 第二节 主体的诞生与消亡:从怀疑到认识10-11
- 第三节 话语的内在分析及独立解放11-13
- 第四节 文学话语的回归和释放13-30
- 第二章 权力是话语的另类论述30-40
- 第一节 谱系学:权力的转向35-37
- 第二节 权力和话语的关系37-39
- 第三节 文学是权力运作的结果39-40
- 结语40-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戚涛;文学作品的福柯式阅读——以《拾橡子的男孩》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学广;文学语言:语言与言语的张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赵晓锋;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J];理论学习;2003年10期
本文编号:621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2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