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7-12-16 11:18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成语 目的论 翻译 红楼梦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汉语和中国文化也广受世界人民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如何将汉语文化传递到外国去成为翻译家们思考的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十九世纪开始就有翻译家尝试翻译《红楼梦》,之后陆续出现了9个英译本,其中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译本以其完整性和严谨性成为最突出的两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Reiss和Vermeer提出并发展了目的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创新。和传统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认为源语文本仅仅是提供信息的作用,翻译是由译者的目的和读者的需要来决定的。总的来说,根据目的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论文旨在研究《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的翻译。习语翻译在翻译领域一直是热门话题,许多学者认为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论文研究的习语是狭义的习语,即中文里的四字格成语。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两位译者在成语翻译上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杨宪益的《红楼梦》以源语文本为中心,注重语际连贯;霍克斯的《石头记》以译语文本为中心,注重语内连贯。两个译本各有独特的风格,就中国文化而言,杨的翻译更忠实,但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来说,霍克斯的译本更容易接受。但最终他们都实现了自己各自的翻译目的。因此笔者得出结论:翻译策略选择是否得当,译文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译者是否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彭龄;;“四字格”与成语修辞[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郭加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9期

3 李波;张晶;;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的差异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朱耀宽;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J];红楼梦学刊;1986年03期

5 洪涛;《红楼梦》英译与东西方文化、语言[J];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

6 朱益群;;目的论指导下的汉英成语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秦川;;从功能目的论析《红楼梦》两译本[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8 侯志超;;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培基;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0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29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9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