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侍桁与《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译介及出版
本文关键词:韩侍桁与《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译介及出版
更多相关文章: 韩侍桁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三种人”
【摘要】:韩侍桁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其文学成就一方面体现在文学批评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勃兰兑斯及其6卷本文学史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译介及出版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注意到韩侍桁1935年发表于《星火》文艺月刊的长文——《关于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译者序》,说明忽略了他在该书译介史上既重要又特殊的地位。他是前期最重要的译介者,对于勃兰兑斯的文学批评阐释得最深刻、最全面;而他又因种种原因,成为译介史上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译者。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52WM1102) 天津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52WU1014)
【分类号】:H059;I046
【正文快照】: 韩侍桁,原名韩云浦,1908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逝世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早年毕业于天津同文书院,后留学日本。自1928年2月,因在《语丝》周刊发表译作,开始与鲁迅通信,并于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时著有多种文学批评集和杂文集,代表性论著有《文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绿原;;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和《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篇有待进一步思考的读书笔记[J];读书;1984年04期
2 朱寿桐;;论中国新文学界对勃兰兑斯的接受[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朱晓进;“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政治文化意识──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研究之二[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朱建国;;勃兰兑斯对鲁迅文学史研究的启发性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02期
5 杨冬,宗圆;认同与误读:勃兰兑斯在中国的世纪之旅[J];探索与争鸣;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儒敏;苏联模式"与1950年代的现代文学史写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玉珍;外来影响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观[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孔令云;;《骆驼祥子》的版本变迁——从出版与接受的角度考察[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田悦芳;;重写文学史思潮中的文学史观探析[J];长城;2010年06期
5 刘海玲;;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与意识形态改写——以鲁迅小说《祝福》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颜]阳;;《文心雕龙》做为一种“知识型”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J];长江学术;2012年01期
7 朱国兵;;审美活动是无功利和功利性的交融[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9期
8 李敬敏;对抗战初期一场论争的反思[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9 李正;;从“唯美主义”到“爱国主义”——闻一多诗歌创作风格转变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海玲;;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童龙超;黄秀蓉;;“甲寅派”考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张中良;;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张武军;赖雅琴;;是积极的浪漫还是唯美的颓废——对作为主义的郭沫若早期创作的重新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冯玉文;;从文学史的重写看学术界对茅盾评价的演变[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3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9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桂丹;官场文学的一道别致风景[D];南昌大学;2010年
4 聂廷涛;都市夜空下的魅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磊;师陀小说的叙事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汤宇;“新美术”源流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艺红;意识形态下的话语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芳;胡也频创作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曼琳;陈铨戏剧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绿原;;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和《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一篇有待进一步思考的读书笔记[J];读书;1984年04期
2 高远东;;“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04期
3 朱建国;;论鲁迅文学史研究的传承与超越[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03期
4 李长之;;文学史家的沷迅[J];人民文学;1956年11期
5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年06期
6 尼姆·威尔士;文洁若;;《活的中国》附录一——现代中国文学运动[J];新文学史料;1978年01期
7 施蛰存;;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J];新文学史料;1983年02期
8 韩侍桁;;我的经历与交往[J];新文学史料;1987年03期
9 朱晓进;“新月派”的文学策略──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之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03期
10 朱晓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元;;十九世纪中叶的一封信[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3期
2 吴方;;小窗宿火夜谈[J];雨花;1994年02期
3 韩毓海;;重新思考十九世纪(上)[J];书城;2009年07期
4 ;全球史视野下的十九世纪中国危机[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9期
5 张士楚;何锡蓉;;冲突与交汇: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史讨论会”纪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1期
6 李智勇;;我与《十九世纪中国风情画》[J];出版广角;1999年02期
7 张龙;白妮;;旅行包[J];流行色;2008年02期
8 张芬梅;;十九世纪美国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9 边言;《十九世纪东方音乐文化》简介[J];人民音乐;1987年05期
10 吴根耀;;十九世纪欧洲的颅相学及其现状[J];化石;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以楷;杨先文;;老子的“无为”与魏源的经世致用——十九世纪西方文化刺激下儒道融合一例[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吴保同;;冷冻应用于中耳癌的综合治疗——附30例远期效疗分析[A];上海制冷学会一九八九年年会论文集[C];1989年
3 陈郁华;;黄海水等温蒸发时的析盐序列及微量元素分布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4 郑汉球;;展望二十一世纪测绘工程[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尚新民;陈纪方;曲建华;;从谢琴诺夫关于思惟的理论看意识与活动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吴非;;前言[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7 王林云;;中型猪场的选种和育种[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文彬;;利特雷法语辞典[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9 陈如平;;十九世纪英国公学的家庭伴读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金大勋;;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修订[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东邋王燕;纯美质朴的海洋世界[N];美术报;2007年
2 余世存;他们的青春[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林利民;英美外交平衡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李富永;谁在暗中助“潜伏者”骗官[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5 徐松巍;十九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0年
6 徐瑞哲;今天的“土山湾”在哪里[N];解放日报;2008年
7 钟涵;如见故人俄展来[N];文艺报;2006年
8 金振蓉;二十一世纪我国国际现代化战略目标[N];光明日报;2008年
9 加拿大华埠历史专家、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荣休教授 黎全恩;一本好书的诞生[N];文学报;2010年
10 罗以民;英国十九世纪的骨灰瓷[N];中国文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孟兆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海上洋场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施娟;裨治文与他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D];浙江大学;2005年
5 戴小蛮;“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俞U,
本文编号:1297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9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