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金圣叹文学鉴赏“细读”论

发布时间:2018-01-11 22:16

  本文关键词:金圣叹文学鉴赏“细读”论 出处:《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鉴赏 新批评 细玩 吟诵 复读 “细人” 细读批评 金圣叹 西厢记 鉴赏主体


【摘要】:通过细读、复读、主要鉴赏主体"细人"等要素的分析,总结了金圣叹文学鉴赏"细读"理论的内容,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论"细读"理论的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Jin Shengtan's theory of "detailed reading" and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y of "detailed rea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such as careful reading, rereading, and main appreciating subject "fine person" and so on, and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Jin Shengtan's theory of "detailed reading" of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文学艺术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文学作品义蕴深厚,往往具有抽象性、多义性、模糊性和象征性等特征。文学鉴赏倡导“细读”,就是要鉴赏者仔细地、逐字逐句地玩索本文,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在头脑中通过理解、想象等心理活动转化为艺术形象。西方涉及到“细读”理论最值得一提的是“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常金莲;世情与狐鬼——从《金瓶梅》到《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陈东有;社会经济变迁与通俗文学的发展——明嘉靖后文学的变异与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世杰;;《金瓶梅词话》的认识价值[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桂奎;中国写人学[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节奏论[D];复旦大学;2007年

6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晓军;张竹坡叙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红波;《三国志演义》在明清时代的传播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长青 ,张会恩;刘勰的文学批评论——《文心雕龙·知音》篇浅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钟闻;我院中文系编选《文学的创作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于燕郊;;小论“三个更加”[J];学术研究;1981年06期

4 郁森;在文学鉴赏中运用逻辑分析一例[J];思维与智慧;1982年03期

5 程代熙;;《艺术家的眼睛》后记[J];读书;1982年04期

6 肖草;;二律背反与文艺鉴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02期

7 流沙河;两类反讽[J];当代文坛;1983年02期

8 朱德民;《文心雕龙》中的辩证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9 蔡润田;从《文心雕龙·知音篇》谈文学鉴赏问题[J];名作欣赏;1983年05期

10 郭宏安;拉辛与法国当代文学批评[J];国外文学;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国;;英译中诗鉴赏论略[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慧颖;;毛泽东的文学接受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4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西口智也;;郝敬的诗经观与“志”、“辞”、“声”论[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小慧;;试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钊贻;;碎片、发狂、永远重复的梦魇——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看鲁迅与尼采文艺上的契合[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金枝;;点燃火种,灿烂学生的前程——浅谈文学阅读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惠娟;网络文学挑战传统文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艾晓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N];重庆日报;2000年

3 奚同发;文艺批评应保护作家和作品[N];文学报;2000年

4 [美]李欧梵(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诗歌与文化[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静;中国新诗:怎么读?怎么写?[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杨义;文艺批评与价值重建[N];光明日报;2001年

7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曾镇南;努力于真切的批评[N];人民日报;2001年

8 颜峻;李皖原谅艾尔顿[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凌俊;文艺评论要讲真话[N];文学报;2001年

10 姚乃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形式与意义: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寅;论文学鉴赏的主体介入[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永华;对翻译批评的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学勤;意图谬见论的文学批评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建军;论弗莱的神话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玉鸽;文学课教学与审美人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庆辉;中学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勇;钱锺书与新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万迪梅;《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升炜;堕落·警戒·拯救[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陶湘露;西方文学批语层次学说探幽[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1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11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