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为例
本文关键词: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为例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Abstract]: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strange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avoid domesticating the text into a form which is familiar or obvious to the target readers. Instea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are preserved by means of dissimilation. Pearl Buck'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Water margin adopts dissimilation or "defamiliarization" which can preserve the exotic atmosphere.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make new discoveries; In other words, the translation enhances the readers' aesthetic pleasure by prolonging the aesthetic time and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feeling, and finally makes it a novelty in the initial experience of observing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51150032) 江苏大学人文社科重点建设项目(JSDX2006A11)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常用的术语,用来描述俄国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诗歌和20世纪40年代德国戏剧中的一些文学现象,是一种被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的表现现实的艺术手法。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4 王萍;;“真”与“美”的内涵叩问及认知质询——济慈“美即真,真即美”中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6 车欢欢;罗天;;从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范云,邓忠,范振东;的语视角下翻译的不对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徐朝友;重视翻译教材编写的质量——从《英译汉技巧新编》谈起[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10 董馨;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键;;翻译整体主体意识浅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徐敏慧;;“文化转向”后的译者取向[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6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胡显耀;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规范的语料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萍;译者主体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玉丰;[D];浙江大学;2004年
3 樊晓朴;从主客体互动看变译及其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田燕;论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廖娟;顺应论与翻译的有意叛逆[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贾林华;展示给西方世界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真实画图[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蓝艳芳;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D];广西大学;2003年
9 兰守亭;新视野中的旧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剑平;梁金花;;从接受理论视角看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2 庄华萍;;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及其对西方的叛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9期
3 唐艳芳;;时代背景与译者主体的互动——论赛珍珠《水浒传》英译选材的主体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徐剑平;梁金花;;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以赛珍珠英译《水浒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郝素玲;康永熙是中国人吗?[J];国外文学;1999年02期
7 顾钧;;赛珍珠的英译《水浒传》[J];博览群书;2011年04期
8 张蓉;;从多元系统理论看赛译及沙译《水浒传》[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4期
9 江华;戴炜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美学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彩凤;;从沙博里《水浒传》英译本看文学风格的可译性(英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松;;金圣叹与契诃夫的写作体验比较谈[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学会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译可译,,非常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艺术策展人 吴国彰;与艺术青年一席谈[N];美术报;2010年
3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黄启国;搞创作,首先要感动自己[N];中国艺术报;2011年
4 王文革;文艺与文艺家的身份[N];文艺报;2011年
5 傅逸尘;性情真 阅世深 乃出大作[N];文艺报;2004年
6 乔修峰;美国学者谈冯梦龙“三言”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宋庄;那影响无法摆脱[N];工人日报;2011年
8 马学东;3300万!徐悲鸿油画作品再飚天价![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红梅;大字线装本“毛选”5万元拍卖成交[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李洱;作家与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蓉;赛珍珠译《水浒传》中的杂合现象探究——后殖民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新月;文学作品的可译限度——论《水浒传》的再创造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李彦昌;《水浒传》章回标题的英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单宝凤;《水浒传》与《侠盗罗宾汉》叙事艺术之比较[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董园园;汉语模糊美感在《水浒传》翻译中的腐蚀与保真[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魏莉;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林小玲;异化与中国文化的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白爽;《水浒传》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及其补偿策略[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王爱玲;从关联理论看《水浒传》称谓语的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2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