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形式概念的演变看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28 00:19

  本文关键词: 形式 审美形式 艺术形式 内容 出处:《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黑格尔认为艺术形式是内容本身所固有的,感性形式显现理性内容;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强调形式在艺术中的核心性,认为艺术形式是艺术的本体存在。内容与形式是构成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因素,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是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Abstract]:Hegel holds that the art form is inherent in the content itself, the perceptual form shows the rational content, and Marcuse's "aesthetic form" theory emphasizes the core of the form in the ar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orm of art is the existence of art, the content and form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constitute the works of art, and the excellent works of art should be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rich content of thought and the perfect form of art.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社科部;
【分类号】:J0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茅芽;“脏话”的意义——王立纯小说《甜菜进行曲》的语言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张公善;;深情呼唤生活诗学——试论生活存在作为美学的一种新本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程世波;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邱秉泽;略论托尔斯泰对艺术真实的追求[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邹巅;咏物诗的发生及其原品格[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邹巅,肖玉林;《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陈全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政治[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9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6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4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建静;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爱红;艺术:乌托邦的守护神[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安燕;再叙述:抗战地形图一隅[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必颖;论作为诗歌流派的“知识分子写作”[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勇;;文艺美学视阈中的形式多重结构论——艺术形式的层次性、动态性和多重本质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3期

2 周朔;;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3 蒲晓彬;;构筑文章审美形式的路径[J];语文学刊;2009年23期

4 蒲晓彬;;构筑文章审美形式的路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5 刘同舫;韩淑梅;;人的本质解放:马尔库塞的艺术与审美之解放美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杨晓莲;马尔库塞论艺术的革命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贾璐;;艺术政治学的乌托邦——关于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钟东;审美形式:文学研究的独特视角[J];学术研究;2001年04期

9 彭亚丽;审美形式的自律与未来艺术的个性发展[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10 崔清明;艺术形式的时代选择[J];河北学刊;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居华;;世纪之交文艺批评之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黎辛;靳绍彤;;毛泽东的艺术魅力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汤龙发;;文艺的商品化问题浅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刘强;;由二人转的变形谈民间文艺产业的与时俱进[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秦忠翼;;论文艺创作中的理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权海帆;;论文学评论的社会人生参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贾元常;;民间艺术分类初探及陕西民间艺术大纲编目说明[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主席 余元康;多元艺术形式在未来市场中的表现[N];财经时报;2008年

2 史盈隐;注重艺术品质切勿“买椟还珠”[N];文艺报;2007年

3 通讯员 熊礼芬;让莲湘文化在百姓中生根开花[N];东方城乡报;2009年

4 文化部副部长 欧阳坚;深化院团改革 振兴演艺产业[N];光明日报;2009年

5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 副部长 欧阳坚;深化院团改革 振兴演艺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孟坤;让传统叫卖艺术在舞台重获生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李甘林;由“观众吃惯的那道菜”所想到的[N];工人日报;2007年

8 ;电子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N];美术报;2007年

9 疏星;抗震救灾文艺作品赶时间更要重质量[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图像与声音[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旋;苏珊·朗格艺术形式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玉玺;试论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中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涛;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形式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慧丽;苏珊·朗格艺术形式美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焦磊;为什么而艺术?[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6 刘丽黎;当代艺术中的数字手段[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7 惠如波;黄土地中蕴藏的艺术语言[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8 夏进军;数字化设计艺术审美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小燕;论文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翻译中对意象传递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婧云;陕西民间艺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4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44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