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
本文关键词: “五四”时期 戏剧 戏剧翻译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启蒙运动和新文学的迫切需求,文学翻译得到高度重视,戏剧翻译当属其中,并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达到了启蒙民众、救国救民的目的,也丰富了对戏剧体裁的掌握。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既包括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等观念的政治背景,又包括一定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文学、文学观念均处于转型期,对戏剧翻译的需求应运而生。"五四"时期戏剧翻译的主要特点有:作家在翻译外国作品时均采取了颇为"自由"的翻译手法;他们所选取的外国作品主要以浪漫主义为取向;这一时期的作品均取自西方一流文学大师的作品。"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无论从艺术形式或思想内容而言,中国现代剧作家的戏剧都从翻译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并将这一外来影响和本土创作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Abstract]:The "May 4th" period is a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Due to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e new literatur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highly valued, and drama translation should belong to it, and to some extent serve the politics of that time. It ha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the public, saving the nation and saving the people, and has also enriched the mastery of the genre of drama.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henomenon of drama translation in the May 4th period included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ideas of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pursuing democracy and freedom at that time. It also includes a certain cultural background, that is, Chinese cultur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oncepts are a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rama translation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are as follows: writers have adopted "fre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ranslating foreign works, and their foreign works are mainly oriented towards romanticism. The works of this period are all taken from the works of the leading western literary masters.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dramas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has produced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whether in terms of artistic form or ideological content. Chinese modern playwrights' dramas have gained inspiration from translation, and combined this external influence with local creation, thus laying their own creative path.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46;I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月如;;论五四时期文学翻译选材的嬗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价值重估——兼论8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周茜;《雷雨》的文体特征在其英译本中的再现[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江震龙;《雷雨》和《法西斯细菌》结构艺术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王青;追寻理想 探索命运──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之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5 韩润磊;校园戏剧源流考察[J];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6 贾冀川;话剧意境和传统戏曲意境的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陈敏;受话·旁听·窃听——话剧《原野》中闻者角色的语用解读[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8 王宁;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化现代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9 王捷;卞之琳诗歌的美学特征——略论知性在卞之琳诗歌中的存在与变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嘉良;;人道为本:文学认知与表现人的深层拓进——论中国新文学的人道现实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麦芒;;史诗情结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3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新宇;复旦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康仁;韩国曹禺早期话剧研究概况与曹禺剧本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6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7 苏琼;“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D];南京大学;2001年
8 秦喜清;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昆;狂飙时代的灵魂交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美芳;戏剧“写意”析疑[D];厦门大学;2002年
3 陆亚萍;在熔合中上升 在借鉴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家远;酒的迷狂与梦的憧憬[D];青岛大学;2003年
5 孙中文;90年代新写实戏剧美学品格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利民;《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悲剧性冲突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费海玲;西方浪漫主义家具与明清家具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孙键;寻找现象背后的操纵力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吴芳;前卫意识和个性化写作[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芳;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启蒙主义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育邻;言文一致":日本近代文学的形式起源——从历史主义到"历史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嫱;“五四”文学变革中的汉译英诗及其对新诗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贞;;戏剧翻译的语用解读[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众议;从峥嵘岁月到黄金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雯婷;论戏剧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艳;关联理论与戏剧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4 曾江霞;人际功能等值与戏剧翻译[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王丽君;有关《茶馆》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张燕;功能对等理论与戏剧翻译[D];外交学院;2007年
8 张婷;从英若诚戏剧翻译看译者主体性[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翠;从目的论角度论戏剧翻译[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陶文海;从功能论角度研究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1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5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