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吉方著《意识形态和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本文选题:伊格尔顿 切入点:审美意识形态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是赢得较多关注的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家之一,他的很多观点和见解具有强劲的思想气魄和理论启发。
[Abstract]:In July 2010, the British scholar Terry Eagleton was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ists who won more attention. Many of his views and opinions have strong ideological spirit and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段吉方著《意识形态和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3期
3 冯宪光;告别自由主义美学——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解读 开场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5期
4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美学观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年00期
5 赵昌龙;审美实践与审美乌托邦——评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韩伟;徐蔚;;文化的危机与弥合——读伊格尔顿的《文化的观念》[J];文艺评论;2010年01期
7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论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张进银;;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J];黄河文学;2008年12期
9 吴芳;;特里·伊格尔顿与女性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10 孟登迎;作为“躯体话语”的审美学——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简评[J];南方文坛;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刘士林;;文学批评的终结[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王杰;关于文艺学和美学的现实性问题[N];文艺报;2005年
6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北文;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N];文艺报;2006年
9 宫苏艺;文艺本质如何界定 引发学术争鸣[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华明;冷眼看后现代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5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静;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倩;美学、身体、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8 黄艳兰;文化诗学视域下伊格尔顿文本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安红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政治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6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