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记忆:悼念恩师佛克马
本文选题:佛克马 切入点:中国比较文学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1年8月25日,不期收到师母简短的邮件,得知佛克马教授于8月23日因病在荷兰阿姆斯托芬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80岁。1998年,由于机缘巧合,我在王宁教授主办的全球化国际会议上结识了佛克马教授,十余载的忘年交由此发端。2000年,我从丹麦国际交流学院(DIS)转至荷兰莱顿大学,在柯雷、佛克马和斯希珀3位教授的联合指导下做博士论文。佛老大半生活跃于国际比较文学界,广交天下学人,但正式拜过师门的弟
[Abstract]:On August 25th 2011, he received a brief message from his teacher's mother that Professor Fokma had died of illness at the Dutch home of Amstofen on August 23rd at the age of 80. On 1998, by chance, I met Professor Fokma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sponsored by Professor Wang Ning, which was the beginning of a dozen years of forgetfulness. In 2000, I moved from the Da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o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Fokma and Schiper three professors work under the joint direction of doctoral thesis. Buddha eldest half of his life a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dely known to the world scholars, but officially worshipped the division of the younger brother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03;K83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蕾;;跨文明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佛克马教授四川大学讲学系列讲座述评[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2 王宁;杨周翰先生为我指明了治学的方向[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3 湘文;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J];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01期
4 肖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学评论;1987年06期
5 鲁晓鹏;;我的学术经历[J];山花;1999年04期
6 刘阳;评佛克马的小说《马尔科的使命》[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7 魏云;“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系列学术活动综述——杜威·佛克马教授一行访问云南大学[J];思想战线;2004年02期
8 曹顺庆;跨文化: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主潮[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1期
9 宋德发;张铁夫;;比较文学:向死而生——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10 梁丹丹;;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2007年复旦—辅仁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学术交流论坛”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尚智丛;;从后现代主义看“李约瑟难题”[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威;;标准的缺失——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标准问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阎嘉;;高雅艺术真的有那么“神圣”吗?——读约翰·凯里《艺术有什么用》[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兆荣;;“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5 关勰;;后现代语境: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时代契机[A];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广西卷)[C];2010年
6 吕明伟;;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7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宁;悼念师友佛克马先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沈向兴 谭晶纯;留住城市的记忆[N];云南日报;2000年
5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6 梁虹;记忆中的德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杨雪梅;我们的记忆 世界的记忆[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李敬泽;黑的 消失的 存于记忆的海[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彰晖;哮喘气道炎症中的肺局部淋巴细胞的记忆[D];四川大学;2004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刘婷;神经元集群小波—聚类编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161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1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