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艺术批评中的品第与定格初探
本文选题:三等九品 切入点:逸、神、妙、能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9年07期
【摘要】:"三等九品"和"逸、神、妙、能"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框架和思想方法模式,历时、历代不断地为前人所延用。特别是在美术领域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方式,尤为盛行,延用了近两千年,曾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艺术批评及思想理论界对此尚缺深入思考和研究,对它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以应有的地位缺乏认识。文章试图阐述该问题的大致轮廓,探索它的形成和发展、形式和内涵、源由及推演等系列问题,对于比照时下流行的文艺批评理论中的宏伟构建,解构洋腔洋调,诊视"失语症",应该说是一件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事情。
[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riticism framework and mode of thought method, "third Class and Nine products" and "Yi, Shen, Miao, Neng" have been continuously used by forefather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ine arts as a major form of criticism. Especially popular, which lasted nearly two thousand years, and once played a great positive role. However, to this day,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in-depth thinking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rtistic criticism and ideological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ound the outline of the problem, explore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ts form and connotation, its source and derivation, and so on. In contrast to the magnificent construction of the popular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it should be said that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beneficial to deconstruct the foreign tone and diagnose "aphasia".
【作者单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分类号】:J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远秀;;从三位女冠诗人看道教对诗歌创作的影响[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溟;唐代卷轴画中宫廷女性形象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卞小燕;析当代工笔画肌理制作之风[D];扬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云;试论古代艺术批评中的品第与定格[J];艺术探索;1997年02期
2 王泷;顾恺之的《传神论》[J];美术研究;1980年03期
3 秦宏;;初探顾恺之的“传神论”[J];美术大观;2006年10期
4 杨先艺,薛保华;顾恺之传神论与魏晋玄学[J];美术观察;2003年04期
5 詹福瑞;传神理论实质的历史演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邹晓;传神论与中国文人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朱恩彬;;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传神论[J];东岳论丛;1988年02期
8 杨季;;顾恺之“传神论”对绘画美学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9 吕世荣;感受论与传神论——中国人物画教学新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年S1期
10 许外芳,罗t$;苏轼书法美学传神论[J];求索;200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兴华;“传神论”的继承与发展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保华;中国人物画“传神”的历史渊源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强;中国绘画艺术传神与写意的美学观和时代演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方建军;浅析中国宫廷人物画写实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4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7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