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历史的书写——以《秀拉》和《你是一条河》为例
本文选题:莫瑞森 切入点:池莉 出处:《名作欣赏》2009年02期
【摘要】:中国作家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和美国作家莫瑞森的《秀拉》都是书写女性历史,表现女性追求自我,探索女性艰难生存的历史,讴歌了女性不懈的追寻韧性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但由于国度有别,两位作家所处的具体环境也不同,两篇小说各具个性;另一方面,因为都属于女性历史的书写者,这两篇小说殊途同归,呈现出很多共同点。她们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当代中美两国女性文学创作所达到的高度,这两个文本在女性历史叙事中表现出相同的对女性自由的追寻,在不同的表述中显示了当代女性自审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男性认识的深入。
[Abstract]:On the other hand , because they belong to the writers of the female history , the two novel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 on the other hand , because they belong to the writers of the female history , the two novel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 on the other hand , because both of them belong to the writers of the female history , the two novel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two texts represent the same pursuit of women ' s freedom in the female history narrative , and show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temporary female self - tr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men in different expressions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美云;本我·自我·超我——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许庆红;;爱欲与自我:《另类戒指》中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柳晓萌;田兆耀;;从女性形象读解《三国演义》的男权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杨大亮;白玮玮;;走出记忆、寻找自我——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许辉;;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冀鸿彬;谈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吴红兵;;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美国黑人自欺的自我认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小妮;;“女”、“性”的沉沦——20世纪90年代后期女性性爱书写的误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梁华;梁复明;;论林白小说的女性空间[J];长城;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彦;;女性写作:从身体到经验——兼论当代女作家的创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朱梅;;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微笑意象——兼论“仿黑人滑稽戏”传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赫学颖;;郑敏诗歌的性别姿态及当下意义[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冬梅;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9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跃;在传统与现代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4 沙原;近十年中美评论视野中的莫里森小说《秀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艳;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男权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7 邢月梅;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付东博;不同的追求,相似的结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红红;《西游记》中女妖形象复杂性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淑华;无性别叙述的女性视角──对池莉新写实小说的一种解读[J];新余高专学报;1999年02期
2 谢延秀;世俗社会的写真——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路文彬;爱情缺席时代的性别遭遇——论池莉近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林苹;为大众写作:池莉小说平民意识的觉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罗雪挥;;池莉:渴望懂事[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期
6 姬学友;轻易绕不过去——池莉小说创作走向描述[J];殷都学刊;1997年02期
7 杨崇君;试论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社会功能[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毛洪江;张爱玲、池莉作品之比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姜红;一幅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本相图——试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池莉的泳姿[J];北京纪事;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明鹃;;解读都市民间——《富萍》与《托尔斯泰围巾》比较研究[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佳雨;;从被毁的梦到梦的毁灭者——《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性扭曲探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晋仁;;试为名家指迷津——给几位当红作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5 张莹;;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汉语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白烨;;近期文坛热点述要(四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7 雷达;;走向日常性和思考性的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8 洪治纲;;中短篇:在精神漫游中获得安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9 ;中国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10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晋瑜;池莉:像我这样一个孤僻冷淡闯江湖的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宋庄;池莉:文学是为心灵筑巢[N];工人日报;2011年
3 良寇;回眸池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筱妮;池莉出了《惊世之作》[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5 敏君;闲读池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晓芗;走在市民中间的池莉[N];江西日报;2001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 实习生 沈绮丽;“文二代”显山露水直面市场“大考”[N];文汇报;2010年
8 ;另眼看池莉[N];云南日报;2001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汪道霞;池莉:我需要与喧嚣保持距离[N];南方日报;2011年
10 琼子;池莉与《中学生百科》杂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2 佘艳春;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立平;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颜琪;交融与共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艳丰;历史“祛魅”与文化反思[D];暨南大学;2010年
7 陈发明;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人形[D];苏州大学;2010年
8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惠苑;198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冬梅;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外热内冷”:“池莉现象”剖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利聪;回归生活与守望家园[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3 赵亚丽;池莉市民小说论[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贾铭s,
本文编号:1675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7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