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对二元对立批评模式的突破

发布时间:2018-03-29 07:40

  本文选题:突破 切入点:二元对立思维 出处:《求索》2009年03期


【摘要】: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对二元对立批评模式的突破,是批评模式发生转向的重要促因。本文将着手分析文学创作的历史惯性在何种历史背景下引发了二元对立批评模式的突破,力图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具体语境中去表达"突破"的意义,并从"语言"、"政治意识的突围"和"神秘化的复兴与反讽意识"等方面阐释"突破"的具体表现,进而揭示后现代意识与中国文学创作历史惯性的内在关系。
[Abstract]:The breakthrough of the historical inertia of literary creation to the dualistic mode of 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the turning of the mode of criticism. This paper will begin to analyze under what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historical inertia of literary creation has led to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mode of dualistic opposites criticism. This paper tries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breakthrough"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hinese literary creation and criticism, and explains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breakthrough"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breakthrough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mystical revival and irony consciousness". Then it reveal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the historical inertia of Chinese literary cre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钧;文艺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接受[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王玉琴;浅析网络聊天室网名的写作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燕;;论《圣天门口》的史诗性品格[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陈宗俊;飞翔与行走:潘军小说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宗永皋;;海子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杨巧丽;“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现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刘彦田,孟繁香;从阶级的反抗到权利意识的觉醒——赵树理小说主要矛盾类型的警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陈平原;;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唐宇;;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梁伟峰;;被“浪子”反抗的“浪子之王”——论鲁迅与亭子间文化[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丁秀强;;再谈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梁向阳;;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向阳;;“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4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5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6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建英;乌托邦理想的超越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余华《兄弟》流行现象解读[D];同济大学;2008年

2 刘勇;论“新时期”前期“右派”和“知青”小说中的城市空间[D];北京大学;2008年

3 宋晓丽;存在主义影响下的个性化写作[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广卫;马雅可夫斯基与“十七年诗歌”[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景晓;《聊斋志异》中的奇幻现象[D];河南大学;2008年

6 王晓生;1949—1966年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姜涛;论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观演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00年

8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9 王瑞;就亡与启蒙之间的困惑——王实味文艺思想简论[D];河南大学;2001年

10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浅予;花鸟画的推陈出新[J];美术;1980年09期

2 徐恒进;;《报春花》是一个突破[J];读书;1980年03期

3 俞启慧;;生活对我的启示[J];新美术;1980年02期

4 李凌;;谈影片《二泉映月》的音乐[J];电影艺术;1980年02期

5 赵成;;感情在电影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谈新片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J];电影艺术;1980年06期

6 葛德;;突破才能创新[J];电影艺术;1980年10期

7 巴旭;;人的尊严[J];中国金融;1980年05期

8 杨炼;邝涵;;铸[J];诗探索;1980年01期

9 佟明光;;解冻的小河——写给一位塞上的回族诗人[J];朔方;1980年06期

10 宋协周;;我也为牡丹唱一支歌——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J];山东文学;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仲卫东;王岩;;换位思考 力求突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创新之新思路[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扬;;促进台州市防汛指挥系统发展的六个突破[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3辑)[C];2005年

3 丁迎春;;构建特色教学模式,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儿童版画“三步互动”教学模式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4 陈国阶;;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新的突破[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5 李英武;;论网络时代社科期刊编辑意识的嬗变和突破[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岩;文艺美学:走向对话与多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席扬;“学术”与“史”的可能性[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前瞻[N];福建日报;2001年

4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陈骏涛 郭素平;成长中的中国女性主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6 李德顺;超越道德与经济二元论[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义君;论张天翼怪诞讽刺小说的探索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琳;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3 檀革胜;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复调思维的继承和突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许宁;手法主义再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云;从《无字》看张洁的创作[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晓燕;论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突破[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7 杨结红;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解决的障碍和突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永清;微型足球机器人“双击”进攻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汪潇;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的限制因素与突破策略[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谭辉煌;宋元之际风雅词派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8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