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8-04-12 12:14

  本文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0年01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近30年来在文艺理论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我们不但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而且不能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科学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思考。只有系统而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规律。有鉴于此,本刊特刊发熊元义、何雁、凌晓蕾三位学者撰写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Abstract]: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s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Without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can not only correctly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gui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and thinking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Only by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grasping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n we grasp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view of this, Xiong Yuanyi, he Yan and Ling Xiaolei, three special journals of our journal, wrote a series of special discussion articles on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文艺报社理论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研究”(09BA013)成果之一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学习与探索;2010年01期

2 张炯;迎向21世纪的文学理论批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杨娟;;“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与前沿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成立“当代文艺批评中心”并举办第一期“青年文艺论坛”[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4 周国清;王敏红;;文艺批评的三种错误倾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03期

5 董学文;;有一种批评方法不能遗忘——读《陈涌文论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2期

6 凌晓蕾;;改善文艺批评家生长的环境[J];学习与探索;2010年01期

7 张永新;;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5期

8 应启后;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断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陈辽;略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现状和前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3期

10 顾骧;;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工作——情况·问题·建议[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中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梁胜明;;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明泉;;走向理性与繁荣的文艺批评——当代文艺批评的回顾与展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曾宪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琴;;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贡献[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田原;冯宪光;;论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辩证法思想的再学习[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马龙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和反思[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公木;;坚持、运用、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刘坤媛;;文学批评价值的失落与重构——评新时期文艺批评的滞后现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敖忠;;关于振兴文艺批评的几点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进;文艺批评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N];安徽日报;2010年

2 邓楠;提升文艺批评力[N];文艺报;2010年

3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高昌;期待有立场有操守有准则的文艺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周凡恺;文艺批评我拿什么拯救你?[N];音乐生活报;2011年

6 马忠;捍卫文艺批评的公信力[N];文学报;2011年

7 王书才;文艺批评应在接力中发展[N];文艺报;2011年

8 红孩;文艺批评的关注度为什么不高?[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国平;文艺批评的锋芒哪去了[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肖鹰;“靶标精准”的文艺批评最难得[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毕昆鹏;阿拉伯文化复兴的旗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包澄章;阿卡德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杨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9 朱朝辉;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微波;文艺批评与传播媒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志;刘熙载《艺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左少峰;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张晨阳;比较视野中的卢卡契与胡风文艺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5 卜晓娟;论苏轼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国辉;回归与重读——论后殖民理论对文艺批评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4年

7 袁珂;论李长之的文艺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本明;从价值论到方法论[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董伟;周扬和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7年

10 乌仁图雅;策·达希尼玛的文艺观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9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39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