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从文学场到知识
本文选题:布迪厄 + 反本质主义 ; 参考:《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摘要】:正目前国内学界仍在进行有关"文学本质"的论争。(1)对这场论争来说,布迪厄的影响人所共见,但他的学说究竟是反本质主义还是建构主义抑或后现代主义等等,却众说纷纭。
[Abstract]:For this argument, Bourdieu's influence is widely seen, but whether his theory is anti-essentialism or constructivism or post-modernism,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小平;;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问题》[J];读书;1987年08期
2 黄勇;当代哲学中的一股反本质主义潮流——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存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3 F.G.弗杰斯;宇杰;曲跃厚;;罗蒂与新解释学[J];世界哲学;1989年06期
4 方朝晖;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个人本位概念及其演化趋势[J];求索;1991年02期
5 郝庄;;评《形而上学的迷雾》[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6 方朝晖;“人本主义”一词考源[J];哲学动态;1992年10期
7 尚志英;;家族相似与反本质主义[J];探索与争鸣;1992年01期
8 ;《探索与争鸣》1992年分类总目录[J];探索与争鸣;1992年06期
9 江风扬;解释学:现代西方各派哲学将要追踪的基础[J];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10 陈华兴;教化和教化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萍;;旅游场域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对云南省景洪市曼春满村寨旅游的人类学分析[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慧;;从文化实践解读文化生态村建设[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雨思;;论复杂系统同一性的复杂性——兼论后现代思潮颠覆同一性的双重意义[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建如;马林霞;;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及教育制度的研究初探——制度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的演变[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5 薛伟江;;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与唯物史观之方法论比较——兼论唯物史观的后现代特征[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8 苏海潮;;图书馆的社会资本随笔[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勇;周振;;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东风 金元浦 萧钰;悄悄的起步:《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社会学在西方[N];光明日报;2001年
3 陈馨;走进“大众文化”[N];湖北日报;2001年
4 奂平清;社会资本的理论和实践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于闽梅;文学场:一个颠倒的经济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朱国华;布迪厄:一个清醒的文化角斗士[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理性与激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郭晓红;为何与何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陈平原;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恒沙;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制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3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7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仕平;乡村场域变迁中的农民外出就业[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永英;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闫引堂;西方社会化研究的新拓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5 焦小峰;吉鲁的抵制理论及其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兰世辉;文江寺庙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玲玲;社会资本对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何媛;儿童行为“失范”情境中的教师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华南;通向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道路——源自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储智勇;批判理性的意义及其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2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9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