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批评

发布时间:2018-04-29 10:38

  本文选题:审美意识形态论 + 文学文本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成立的一个理由,在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在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是在指明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说的,并不完全指一篇篇的具体的文本的性质;但是既然文学活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那么它就不能不在文学活动中的一环——文学文本——中体现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寻找出"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对应点,或者说中介。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意蕴"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文本中的对应点,它承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故可以进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
[Abstract]:One reas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y of literary aesthetic ideology is that it can be tested in the critical practic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texts. " The aesthetic ideology of literature ", first of all, refers to the position of literature as an activity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does not refer entirely to the nature of a specific text, but since literary activity has the nature of aesthetic ideology, Then it can not but be reflected in a link in literary activity-the literary text. The premise of discussing this problem is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r intermediary, between "aesthetic ideology" and "literary text".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Tao Yuanming's "drinking"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41, it can be found that "implication" is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f literary aesthetic ideology in literary texts, and it bears the aesthetic ideology of literature. Therefore, we can carry out aesthetic ideologic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2 李静宜;论电子时代文学文本的表征[J];中州学刊;2002年06期

3 凌晨光;论文学文本的体裁分类[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老子“道”的原初意蕴[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3期

5 张荣翼;文学文本的五种对话属性[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6 张岩冰;美的代码与意蕴——读《美的代码与意蕴》[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7 郑新安;论诗的感情与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俐俐;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张跃生;文学文本的半自律性[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贾明;意蕴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辉;;一曲哀婉的孤独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蕴一说[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冯子礼;;丰满的性格 丰厚的意蕴——论贾母[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3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徐胜;;论发展的活力意蕴[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5 王达敏;;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活着》批评之批评[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赵馥洁;;中国哲学人本思想的价值论意蕴及其特征[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袁文艺;刘功成;;官德探微:意蕴、失范及重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戈国龙;;老庄修道思想勾提[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芮国强;;行政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及其方法论意蕴[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王萍;;论我国家族企业伦理文化的儒学意蕴及当代扬弃[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静;审美意识形态论:蕴涵张力与平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江苏天鼎 秦洪;2004年K线隐含的市场意蕴[N];经济参考报;2004年

3 ;意蕴超逸 卓而不群[N];美术报;2004年

4 余良军;“平安”上市 意蕴悠长[N];经济日报;2004年

5 ;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伦理的具体意蕴[N];新华日报;2005年

6 徐昱(画家);尺幅空间 意蕴千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彭伦;把《圣经》当作文学文本来翻译[N];南方周末;2005年

8 许松涛;新闻背景的意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尹晓星;美的气质 美的意蕴[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郭涛;意蕴的体悟与追问[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4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明秀;词学审美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殷晓蕾;生生为艺[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9 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美京;探索“形”中的意蕴[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田玉彬;宋代女性词作的悲伤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文灏;《格尔尼卡》的形式与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顾海涛;性体的意蕴与展开[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李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武建雄;《红楼梦》神话叙事的意蕴阐释与艺术价值[D];青岛大学;2005年

7 刘雨过;论明代神魔小说中的童心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彦恒;“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明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意蕴——理论与个案的透视[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杨春;论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文本的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19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9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