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艺的文本矛盾与历史反讽
本文选题:新媒体 + 文本形态 ; 参考:《文艺争鸣》2014年04期
【摘要】:正新媒体文艺,即以"新媒体"为载体和语境的文艺形态与文艺活动。新媒体作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媒介载体,使文艺文本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批评发生多方转型。随着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普及与强劲渗透,它不仅深刻重塑着作者、文本与读者的存在方式,也全面重构着"作者—文本—读者"的结构关系。然而在"重塑"与"转型"之间,我们也见出重复与延续;既看到新机,也见出陈腐;既感其力量,也察其弱点;既获得解放,也落入桎梏。
[Abstract]:New media literature and art, namely "new media" as the carrier and context of literary forms and literary activities. As an electronic, digital and networked media carrier, the new media has transformed the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consumption and criticism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texts.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strong penetration of new media in daily life, it not only profoundly reshapes the author, the text and the reader's way of existence, but also re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of "author, text and reader". However, between "remoulding" and "transformation", we also see repetition and continuity; we see new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stale; we feel their strength and weak points; we are liberated and fall into shackl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105)研究论文
【分类号】:J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衍柱;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尹莉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伊格尔顿政治批评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翁君怡;;狂欢化——爱欲与死亡的交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马晓艺;;消费社会中广告对人的层级划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李帅;;身体理论视域中的“身体”所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季玢;;“还原历史”背后的陷阱——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祛魅化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陈昌勇;;网络生存的狂欢特质及意义指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周根红;;“作家导演”与主体性的重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芮英;;国内外博物馆少儿网站分析与展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郭彦朋;李思遥;;探析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蒋冬青;;新媒体对政府舆论监督的影响与引导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袁瑞强;网络媒体与报纸的博弈在上海世博前期报道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唐芳;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伟娜;;新媒体艺术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0年12期
2 罗屿;;科技制造艺术王国[J];新世纪周刊;2008年20期
3 黄梦斯;周之毅;;STAGE ONE:边酒边艺术[J];缤纷家居;2009年01期
4 李振华;;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1)[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2期
5 本刊编辑部;;兼容,和而不同——“第四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成功举办[J];影视制作;2010年05期
6 ;测量新媒体艺术市场热度 Art Taipei 2011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8月登场[J];艺术与投资;2011年08期
7 Christiane Paul;郭峰;;非物质性神话:展出新媒体艺术[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8 赵辉;;胡朝圣:新媒体艺术所宣告的是一种行进中的力量[J];台声;2008年02期
9 邵晶晶;;新媒体艺术引发的审美思考[J];美术大观;2008年02期
10 李振华;;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8) 香港多媒体艺术的兴起——自1982以来[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晓波;;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基础理论与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曾永成;;绿色的思维 绿色的情怀——文艺活动人学意蕴的终极探寻和边缘凝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柯玲;;论“和谐”之于文艺的特殊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敖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国内数字艺术学科发展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高小康;;论文艺活动的都市化[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艾莲;曾永成;;从对生活的“反映”到文艺创作的“产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孙豹隐;;认清困顿 再创辉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浅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薇;如何让新媒体艺术葆有健康的生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周晓风 余宁;要重视新媒体对文艺发展的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6年
3 王腾飞;“新媒体”背后的产业链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张陆民;“新媒体”教育需谨防理念泡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美周;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仇方迎 赵凤华;突破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瓶颈[N];科技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宏宇;看艺术?看技术?[N];南方周末;2006年
8 刘卉;艺术与科技的结合[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 孙国胜 马学东 禾田 潘瑶;新媒体艺术或成拍卖市场新板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苌苌;看“合成时代”的艺术[N];大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维维;隐喻与反讽的诗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杰;文学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铁梅;浅论后现代艺术在中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朵;被挪用的经典[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臧雪;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4 李炜;数字化艺术的文本形态与审美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杨洪毅;“观念”介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艳俗艺术的社会指向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慧敏;“严肃的游戏”[D];郑州大学;2006年
7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颜东升;克尔凯郭尔反讽概念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郑瑜;反讽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义[D];辽宁大学;2012年
10 徐微微;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新媒体艺术[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1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2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