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中崇高的失落
本文选题:文学欣赏 + 文学创作 ; 参考:《新闻爱好者》2010年06期
【摘要】:正一文学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一切,它用形象的方式再现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考、探讨人的存在、反思人的生活、研究人的性质、探究人的内涵、修补人的缺陷、改善人的状态、丰富人的情趣、净化人的灵魂、美化人的精神、提升人的境界,同时,势必相
[Abstract]:The essence of Zhengyi Literature is to pay attention to all human beings. It reproduces people's life, expresses people's thinking, probes into people's existence, reflects on people's lives, studies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repairs the defects of human beings. Improve the state of people, enrich people's interests, purify people's souls, beautify people's spirit, enhance people's realm, at the same time, it is bound to be the same.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新闻与传媒系;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桦桢;屈雅君;;文学创作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秦桂敏;;论文学创作中的摹仿[J];学周刊;2011年15期
3 冯汝常;;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姜玉;;论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5 李明;;“立人”应“自儿童始”——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景耀;;超越偏见:“想象”的文学与政治关系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7 李晓红;;文学中的直觉和灵感[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8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9 杜渐;战宇婷;;文学——人类情感的符号[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10 罗宏;;对文学原理教材中之创作论阐释的思考——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仁琮;;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童庆炳;;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毛庆耆;;文学创作实践过程的主观和客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陆绍兴;;诌议历史文化与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蓝犁;;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韩振江;;无限延伸的铁轨——在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再谈作家与生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9 高凯征(高楠);;文学的道德价值[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咏梅;全区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贾鸣;文学创作离不开理性主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梁家卿;文学创作需要激情[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陈兴云;简说文学创作的“责任”[N];文学报;2010年
5 牛学智 赵炳鑫;“浅阅读”时代的文学创作何为[N];文艺报;2011年
6 黄惟群;文学创作三阶段及其他[N];北京日报;2011年
7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8 张志鹏;宗教在文学创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张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文学创作 不能离开理性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阿尔泰;文学创作是一门科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夏秀;原型理论与文学活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王俊虎;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钧;论中国译介之魂[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金震海;20世纪初韩·中留日作家作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静;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彦;文学创作与童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桑影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孔莉;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狄昱吟;无声的召唤——文学中的艺术空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严晓英;郭沫若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晓棠;审美经验辨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玉清;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文学创作在翻译作品中的映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赵t焥,
本文编号:1873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7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