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
本文选题:叙事性联系 + 主题-并置叙事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摘要】:本文考察一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条叙事线索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主题-并置叙事"。主题-并置叙事有四个特征:(1)主题是此类叙事作品的灵魂或联系纽带;(2)在文本的形式或结构上,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3)构成文本的故事或情节线索之间既没有特定的因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4)构成文本的各条情节线索或各个"子叙事"之间的顺序可以互换,互换后的文本与原文本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由于"主题"(topic)概念是由"场所"(topos)概念发展而来的,而"场所"是一种"空间",因此,主题-并置叙事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叙事。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a kind of narrative mode, "theme-juxtaposition", which connects several narrative clues because of the common "theme". The theme-juxtaposition narrative has four features: 1) the theme is the soul or bond of this narrative work) in the 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text, It is often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stories or plot cues that make up neither a particular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story or plot cues of the text, There is also no definite time sequence. (4) the sequence of plot cues or "sub-narration" that constitutes the text can be exchanged, and there is no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changeable text and the original text. Since the concept of "subject" is developed from the concept of "place" and "place" is a kind of "space", the theme-juxtaposition narrative is essentially a kind of spatial narrativ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的空间维度研究”(项目编号:07CWZ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空间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090451202)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空间叙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02061C)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菲利普·J.埃辛顿;杨莉;;安置过去:历史空间理论的基础[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谷宗州;;论电影拍摄剪辑技术对动画镜头语言的影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徐瑞;;孤独远航的英勇水手——浅析北岛早期的朦胧诗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8 王露露;袁华;;故事的魅力——当代动漫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9 江云琴;;失语的一群,失落的世界——《小城畸人》之解构性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裴丽曼;;李贽与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思想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周诗岩;;都市构形的可通约性:形象、想象与共同在场[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邱纪军;;意象派的诗学范式转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晓红;;论《小城畸人》中的丑与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立民;;痛切的情感记忆与不能对象化的《随想录》[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10 杨晓林;;黑色电影的西方渊源及其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的影响[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应,
本文编号:1885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8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