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本性:一种开放的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7 02:13

  本文选题:文本 + 文学性 ; 参考:《学术界》2009年01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文本性,它代表了文学研究一种开放模式。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从文学性走向文本性表明开放的研究格局代替了文学研究的封闭局面,因为文本性的性质是文本的生产性,其特征是开放性、无主性和复义性。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 basic problem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textuality, which represents an open mode of literary researc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literary research from literariness to textuality indicates that the open research pattern replaces the closed situation of literary research, because the nature of textuality is the productive nature of the tex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openness, nullity and multiplicity.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桂平;;文学批评的标准之思——从“文学性的扩张”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王凤;;批评在文学之内抑或文学之外[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3 周保欣;;“文学性”的审美道德位移与悖谬[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4 吴炫;;“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质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5 张永清;刘锋杰;;主持人的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陆涛;;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研究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孙武臣;;人物形象是文学的母体——写作解析之九[J];名作欣赏;2011年25期

8 杜瑞;;解读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9 王娅蕾;;再回中国——何多苓二○一一巡回个展“士者如斯”访谈[J];荣宝斋;2011年08期

10 焦良欣;;《天路历程》与《圣经》平行翻译进程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邵亮;;戏剧感的衰落和重现——从德拉罗什的沉浮看艺术趣味的演变[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玉刚;对人的全面深刻理解是评价文学的重要尺度[N];学习时报;2011年

2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文学之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4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秋轩;文学影响力的多样形态[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刘燕;扶持给力让名家评委吃惊[N];东莞日报;2010年

7 武汉大学中文系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李建中 肖慧君;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贺照田;为什么转向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蔡翔;作为一个话题的“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4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邱晓;历史叙事的文学维度[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蔡亚敏;论E.E.肯明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9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99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