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主客体的阐释学解读——以《道德经》及其四个英译本为例
本文选题:《道德经》 + 阐释学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将阐释学的主体和客体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以《道德经》及其四个英译本为例,具体分析文学文本和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从原有的译者主体和文本客体内涵延伸到过去和现在、文本和阐释者、作者和读者六个要素的新内涵。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y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hermeneutics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 taking the Book of morality and its four English versions as examples, and analyzes the subject and object in literary texts and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 and the text's object to the past and present, the new connotation of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text and the interpreter,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J011)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JK288)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潘啸龙;诗、骚"诗学思想四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燕;葛洪仙道学说的统一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赵光武;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10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区抴;李子丹;;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国民;董仲舒的经学诠释及天的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书清;支付终结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娟芳;[D];西北大学;2000年
6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8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际兵;刘震云小说的寓言景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林泰显;《老子》政治观与社会伦理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德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尚兴;;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认知的多重历史视域融合[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贺鸿莉;;哲学阐释学视角下的文化误读现象透析——以庞德的古诗英译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罗昔明;;伽达默尔对启蒙运动的批判方式及其阐释学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朱益平;;阐释学三大原则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以《德伯家的苔丝》多译本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唐婷;贾德江;;从阐释学看《红楼梦》回目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陈博;张健;;从元美学视角看张隆溪先生的跨文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朱益平;;阐释学哲学原则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J];理论导刊;2010年03期
8 曾祥芹;;《道德经》内蕴的文章本体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柴改英;;从“天人合一”的英译看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外译的多重视域融合[J];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10 张沛霞;;论“对话理论”中译者主体性体现——以培根《论读书》2个中译本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其忠;樊尊峰;;老庄无为论及其对中医养生观影响的探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玉兴;;老子哲学思想核心初探——“守中”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3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韩永学;;“自然辩证法”之汉字别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慧林;;“经文辩读”中的信仰和责任——以理雅各关于“以德报怨”的译解为例[A];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武复兴;;武复兴诗词五首[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7 吕锡琛;;30年来中国大陆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吴小强;;试析睡虎地秦简《日书》占卜用语习惯与规律[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会议用)[C];2009年
9 汤恩佳;;弘扬儒商精神 战胜金融海啸——山东青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第二届企业家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胡金玉;;上善若水 一杆道德标尺——读温总理《贺信》又得[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光鑫;学学河南村官李天成[N];解放军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熊元斌 柴海燕;“山水之乐”与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N];光明日报;2011年
3 陈忠新;人才“四”说[N];黄冈日报;2011年
4 章叶青 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北京知行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问道与养生:山水太极的中华和谐之道[N];湖北日报;2011年
5 刘培金;艺术陶瓷质性的“重”与“层”[N];北京商报;2011年
6 乌裕尔;防人不如修己[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7 乌裕尔;提拔而不私有[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8 特约通讯员 张忠艳;在柔性管理中实现师生价值[N];江苏教育报;2011年
9 乌裕尔;欲望之窍开得越小越好[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10 记者 邵岭;华裔作曲家田志仁赢得格莱美[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华;老子管理智慧[D];吉林大学;2010年
2 方毅;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刘洪波;阐释学视野下的《楚辞补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全芬;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论处世:王蒙与老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庆红;“化境”说新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林方;法斯宾德电影中二战后的女性形象[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旭凤;从阐释学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雪;老庄思想中的生态美学资源探微[D];山东大学;2010年
6 高洁;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自正权;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英译本的显化和简化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蕾;张谷若《无名的裘德》中译本的阐释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瑶;从阐释学视角看《围城》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香平;从译者主体性看《孙子兵法》三个英译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0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0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