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实践论视界下的“中国审美学派”

发布时间:2018-05-21 19:42

  本文选题:中国审美学派 + 新理性精神文论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n the 1990s, "Chinese Aesthetic School" grasped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of the times, put forward the new rational spiritual literary theory, cultural poetics and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theory, carried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istic spirit and modern aesthetic tradition, and had distinct practical character. "Chinese Aesthetic School" and its theor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literary creation and critical practice, promoting national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moral realm,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赖大仁;关于文艺本质特性问题的思考——读王元骧先生几篇近作有感[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3期

2 赵勇;“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王元骧;论艺术研究的实践论视界[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王元骧;评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本体论”研究[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5 童庆炳;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6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J];文艺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研究的转向——近年来“文化研究转向”问题讨论述评[J];江汉论坛;2004年07期

2 赵勇;“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李茂民;文学理论的危机与走向——“文化诗学”研究述评[J];理论与创作;2005年05期

5 周平远;重建文艺社会学是必要的——文艺学学科发展的一种构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田忠辉;文艺学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黎风;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曾军;刘晓静;;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蔡登秋;多元文化语境与文学大众化现象[J];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艺声;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反映论的新探索——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之一[J];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吕豪爽;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5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3 李海明;罗伯特·弗罗斯特《西流的小河》:本体诉求与现象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喻琴;齐马的文本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孙书敏;揭密维纳斯的腰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艳兰;文化诗学视域下伊格尔顿文本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金花;文化诗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8 陈胜国;试论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U,

本文编号:1920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0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