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像学的图像研究格局
本文选题:影像学 + 图像研究 ; 参考:《美术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西方学界倡议视觉文化研究已逾20年,研究者通过跨学科或者交叉学科的学术构思,无论在研究对象、方法、讨论上都展现出新的格局与限制。与此同时,欧陆的影像学也开创出一支与视觉研究暨合作又竞争的图像研究传统。
[Abstract]:Western scholars have been advocating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for more than 20 years. Through the academic concep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or interdisciplinary, the researchers show new pattern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research object, method and discussion. At the same time, Europe's imaging has created a tradition of image research that competes with visual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
【作者单位】: 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美术学系;
【分类号】:J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白志利;王俊杰;;对优化车载移动电视节目的思考[J];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3 姚小亭;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肖绍聪,刘铁芳;从文学书到图画书:读图时代的教育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宋一苇;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杜娟;;视觉的快感——消费时代的审美趋向[J];齐鲁艺苑;2006年05期
8 尤游,戴元光;影视文化社会身份刍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毛毅静;;什么是视觉文化?——主要概念阐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陈力丹;陆亨;;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观及其对当代中国传媒的启示——纪念鲍德里亚[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4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效宏;媒介话语,,现代传播中的个体呈现[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焦雨虹;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晶;语言的“镜像”[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刘泰然;视觉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阮兰芳;论殖民情境下的鲁迅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4年
5 黄云鹤;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6 蔡伟;关于视觉素养教育中影视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艳虹;打开潘多拉之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莉;媒体镜像与现代性之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琳;视觉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贾晓寰;视觉时代图像的文化阐释[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6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6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