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僭越与折返——论福柯的文学语言观

发布时间:2018-06-09 04:53

  本文选题:福柯 + 僭越 ; 参考:《学术月刊》2014年09期


【摘要】:福柯将主体批判的解构策略延伸到文本分析的领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学语言观。他一方面探讨了文学语言与话语的复杂关系,总结了文学活动的特殊机制——多重镜子的无限生产与游戏。另一方面,他更揭示了文学语言抵制死亡、通往无限的最终旨归,使文学语言摆脱了工具论、认识论,上升到了生存论的高度。福柯赋予文学语言一种生命化的动态历程——僭越与折返。这一双向运动既是抵抗话语暴力的策略,又是文学语言生产性的内在动力。它确立了文学语言高度自律,自由游戏的总体规则。最终,福柯在诗学意义上隐喻了超越界限,变更自我,重返自身,通往无限的审美生存实践,从而最大限度对文学语言进行了生存论阐释。
[Abstract]:Foucault extended the d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ubject criticism to the field of text analysis and formed a distinctive literary language view. On the one hand, he probes into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language and discourse, and sums up the special mechanism of literary activity-infinite production and game of multi-mirror. On the other hand, he reveals that literary language resists death and leads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infinity, which makes literary language get rid of the theory of tools and epistemology, and rise to the level of existentialism. Foucault endowed literary language with a dynamic course of life-overtaking and turning back. This two-way movement is not only the strategy of resisting discourse violence, but also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literary language. It establishes the general rules of high self-discipline and free play in literary language. Finally, Foucault metaphorically transcends the limits, changes himself, returns to himself and leads to infinite aesthetic existence practice in the sense of poetics, so as to interpret the existential theory of literary language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汝绪华;;话语权观的流派探微[J];前沿;2009年12期

2 程秋君;;通过“性别”而思技术[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施龙;;“圣处女”的“感情”和“出路”——兼及文学史作品的当下批评意义[J];求是学刊;2008年03期

4 吴瑛;;信息传播视角下的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朱晓敏;;试论《在切瑟尔海滩上》的叙事空白[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年06期

6 黄华;试论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拥军;;宽容与不容:现代社会法对性调整的特点与趋势——以性权利为视角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6期

8 李拥军;周绍强;;从意识到话语:性权利观念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脉络[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2期

9 姚建宗;;新兴权利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2期

10 苑国华;;浅析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理论[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河宁;;组织传播符号的伦理意蕴[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友东;;责任与愉悦——从《蝴蝶君》看东西方“性伦理”观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3 杜广中;王艳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华夏文化话语权构建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6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琰;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金铖;构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莹;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内陆深处》[D];山东大学;2014年

2 李静;4-5岁幼儿词汇水平与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诗鹏;昭现人学的生存论基础[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2 张曙光;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及其当代意义[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2期

3 高秉江;生存论思想的哲学史溯源[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4 刘家俊;佛典与禅宗的生存论解读[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5 孙正聿;“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6 吴晓明;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7 杨耕;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转向”[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8 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当代哲学转型[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9 高秉江;生存发展的当代困境与生存论哲学的探索——全国“生存与发展”哲学研讨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0 马钦忠;从“感性之后”看当代艺术的生存论基础[J];美苑;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维杰;;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默涵;孟庆伟;;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存在论初探[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张秀华;;技术工程观的困境及其生存论改造[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余治平;;发展是硬道理:生存论本体论的中国演绎——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哲学纪念[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5 徐碧辉;;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从人类学实践论美学到个体生存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陶富源;;关于马克思生存论的几个问题[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7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高秉江;;从现象学的角度直观人的观念论和生存论[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秀华;;技术工程观的困境及其生存论改造[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邹诗鹏;;人学及其存在论结构[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曙光;哲学生存论的彰显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2 邹诗鹏;简论实践生存论[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遵沂;生存论哲学的意义境域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4 张秀华;从生存论的观点看和谐发展的工程观[N];光明日报;2007年

5 杨耕;走近工程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邹诗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生存论研究:我的“为己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秀华;工程的生存论阐释[N];光明日报;2011年

8 余明辉;正视“生存论”背后的机关“生存压力”[N];中国商报;2014年

9 张绪才;“生存论”比滥收费更为可怕[N];湖北日报;2014年

10 纯子;找回艺术世界的有机整体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宏政;历史生存论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6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梅景辉;生存与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国永;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彦英;从生存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的“交往”[D];山东大学;2008年

3 孙爽;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尹华健;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红莉;灵感的生存论阐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姜春兰;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的生存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祁传统;马克思人的生存论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李杨;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9 褚小山;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敏波;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9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99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