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韩早期普罗小说的创作特征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13:03

  本文选题:20世纪20年代 + 中韩早期普罗小说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毗邻,同受到儒教思想、汉文化圈的影响,数千年来文化和人员交流频繁,因此,两国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发展历程也十分相似。20世纪20-30年代,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普罗文学的形成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质与量的成果,但是以普罗文学创作时期为中心的理论主张与实际创作特征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本文以中韩两国早期普罗小说的理论主张,观察当时社会主义活动家的文学理解以及早期文人的文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视中韩两国普罗小说的特征。以此追寻早期普罗小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以及其变化和对未来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也对当时社会体制、国家制度等给普罗文学以强有力的政治影响做以探究。 本文使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学方法来展开研究。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先行研究及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说明,并简要介绍主要普罗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第二章:主要介绍中韩两国早期普罗文艺理论的发展,以比较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其积极的影响和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以此来探讨两国早期普罗文学的总体特征。 第三章:研究20世纪20年代,中韩两国普罗小说代表作家蒋光慈与崔曙海代表作品的创作特征,总结出两国早期普罗小说创作的相同与异同之处,同时揭示出其相同点与异同点的出现原因。以及探究此时期普罗小说对于以后小说创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最后一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此部分在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提出普罗小说是普罗列塔利亚(革命)意识形态的作品,并揭示客观现实的具体化与文学形式化的弱化,替代了观念上强烈的主观性格。总结出作品所描写单纯化的事实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即使有相对的实践变革,也会导致无具体方法的“展望的夸张”或“展望的不在”。
[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cultural circles of Han Dynas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ultural and personne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frequent.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also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1920s and 1930s. A common featu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nd Korean literature is the formation of universal literature and its profound influenc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achieved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but few studies have been made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period.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literary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activists and the literary theory of the early literat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 novels of China and Korea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ursue the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Pool's novel works, its chang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uture literary cre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the state system on the general literatur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typology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explains the relevant theories. Chapter two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general literary theory of China and Korea, and analyzes it from the angl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cluding its positive influence and the creation practice of universal literature.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study th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Jiang Guangzi and Cui Shuhai,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Chinese and Korean popular novels in the 1920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ir early novels, and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is part is to clarify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Proot's novels are the works of the ideology of Priletalia (revolutionary), and reveal the materialization of objective reality and the weakening of literary formalization, which replace the strong subjective character in the concept. Summarize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mple facts described in the works. Even if there is a relative practical change, it will lead to the exaggeration of the outlook or the absence of the prospect without specific method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艳;;自由低音手风琴《恰空》舞曲的创作特征[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2 陈晓春;;从2010年获奖电视剧看我国电视剧的创作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周晨;;海顿和他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1/52)[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侯治辉;;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追寻美国“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特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立元;杨扬;;刚柔相济 兼容并蓄——滦河作家创作特征[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杨秦生;;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历史成因及其创作特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郭亮;;列普尼科夫的成长之路及早期巴扬独奏曲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黄星云;王景琨;;创作·鉴评实例二 礼[J];宝藏;2011年08期

9 李向京;;融入传统 回归平常——瞿小松室内乐《离梦》研究[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10 曾宏华;谭亚洲;;毛南族民歌的创作特征[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定璋;;论李白的主体意识——兼论历代对李白评价[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2 齐骥;;浅论新闻漫画的创作特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占英;“花衣裳”提携新人推出“灵感双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朱小钧;深圳水墨论坛只谈“闲情逸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刘辉;来自阴暗世界的悬念大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祁斌斌;兼顾政治与艺术的佳作[N];音乐周报;2006年

5 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邓旭;80后“外化而内不化”的心理状态[N];美术报;2007年

6 杨东;多彩多姿赖人声[N];音乐周报;2006年

7 孙伟;谈《月亮的欢笑》雕塑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白军芳;陕西女作家创作题材的特征[N];文艺报;2007年

9 赵力;全球艺术品市场行情持续恢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刘景荣(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后人道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于志鹏;宋前咏物诗发展史[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莹;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中韩早期普罗小说的创作特征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郭颖;肖邦《四首钢琴叙事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恺;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利剑;论巴托克音乐创作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洋;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祝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概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岩;祖宾斯基两部《帕蒂塔》研究兼谈其演奏技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边珊珊;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的辉煌[D];南昌大学;2008年

9 闵敏;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陈萱萱;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钢琴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0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2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